首頁 仙俠

斬開流螢見桃花

第二十一章 以人為本

斬開流螢見桃花 二公別白馬 2433 2019-06-24 08:50:00

  滾滾不明白什么叫做“仙人為之一空”,是不是說仙人都沒了?

  藤先生笑著解釋說,沒錯,皇紀時代的確有一段時間,仙人絕了,都戰(zhàn)死了。

  那段時間,就是窺九窺十的都很少,窺窺十五好像被折斷了,只有下邊的,沒有上邊的,那段時期,也叫做“窺窺折頂”。

  “窺窺折頂”之后,就是“仙人求窺”。

  “仙人求窺”,意思很明顯,就是仙人求個窺窺的名號。

  把仙人“去窺”,去掉的窺窺名號,主動求回來,加在自己的身上,窺窺加身。

  這是三皇的意思,三皇有令,膽敢無窺之仙人,格殺勿論。

  而且,仙人要乖乖去求這個“窺窺”的名號,窺窺大,仙人小。

  那以后,再沒有無窺的仙人。

  窺窺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二三四五,而是有了名稱。

  三皇加名。

  窺一納履,窺二寶宮,窺三金壤。

  窺四鏡樓,窺五道花,窺六金丹。

  窺七元嬰,窺八黃童,窺九白指。

  三步一煉,煉精,煉氣,煉神。

  窺十青簪。

  十一登仙,十四入圣。

  諸般講究,都是三皇那時候,為窺窺正,而后傳后世。

  沒有了天仙,地仙,人仙的說法。

  而是天仙坐檻,地仙乘輦,人仙得柬。

  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窺十一檻仙,窺十二輦仙,窺十三柬仙。

  那是一個日新月異,異彩紛呈的時代,也是一個皇命唯上,殺氣騰騰的時代。

  滾滾歪著腦袋,咬著手指,悶聲悶氣,問藤先生,爵公爺去哪了?

  藤先生笑著說,爵公爺,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是誰。

  不過,有白龍掛天。

  白龍就是那件屬于爵公爺?shù)呐圩?,白龍袍,本體就是一條白龍。

  在三皇伐仙的時候,就掛在天穹之上,時不時張開嘴,吞食仙人。

  傳聞,三皇其實就是最初的爵公爺。

  但是,三皇都沒有白龍加身,那件白龍袍很可能就是三皇掛上去的。

  因為三皇沒有白龍加身的緣故,所以三皇算不上爵公爺。

  白龍掛天,不單單出現(xiàn)在“皇紀”。

  “帝紀”的時候,也出現(xiàn)過。

  “帝紀”就是五帝在位的時候,那時候最著名的事情應(yīng)該是“五帝剝圣”。

  那條爵公爺?shù)陌垼菚r候還吃過圣人,厲害的不得了。

  滾滾目瞪口呆,那條白龍那么厲害,爵公爺豈不是更了不得。

  小桃樹同樣瞪著眼睛,震驚得很。

  藤先生接著說,三皇伐仙的時候,還有一件大事。

  “斬百仙,鑄高臺”。

  高臺,后來人叫做“斬仙臺”。

  皇紀時代,三皇鑄臺,鑄了整整一百臺。

  每一臺都是一百位仙人骨血鑄就,萬仙鑄百臺。

  “斬仙臺”,顧名思義,就是宰仙人的,但凡有違圣人規(guī)矩,那么仙人請上臺。

  所以,那時候的仙人活得很規(guī)矩。

  唯恐一個不小心,請仙上臺。

  皇紀時代,標志著人,人族真真正正起來了,有規(guī)有矩,有秩有序。

  由亂入治。一個煌煌的大治世。

  皇皇在上,蒼生安居。

  三皇伐仙之后,亂糟糟的天下,忽然一下子就安靜了。

  “萬靈來朝,天下共主”。

  這個時候,開始有妖魔鬼怪的說法。

  那時候的妖魔鬼怪,只是萬靈之一,共尊三皇。

  而且,那時候的妖魔鬼怪,很多都成了神靈。

  所謂的神靈自然不是二圣之時的古神,而是位業(yè)之神。

  “眾神爭位”就是在這個時候,位業(yè)的說法,也是從這個時候出現(xiàn)。

  位業(yè)自三皇出,神靈自位業(yè)出。

  或者說,三皇開辟神道。

  神道在窺窺中,和諸仙同窺。

  也就是說,三皇把神道和仙道,都綁在了窺窺上,綁在了人道之中。

  神仙皆窺,窺窺在人。

  藤先生忽然停下,呷了口酒,繼續(xù)講道。

  關(guān)于三皇的朝,龐大而復(fù)雜,但是各司其職,秩序井然。

  “官”這個時候誕生。

  三皇的朝,有神官,有仙官,有窺子官,有人官。

  神官,仙官極少,一般都在六宮之中。

  六宮就是現(xiàn)在的六宮,詩宮、書宮、禮宮、樂宮,易宮,史宮。

  窺子官是指窺十以及窺十之下的窺窺,在朝為官。

  窺子做官,就是這時候開始的。

  人官,很顯然,就是普通人,所謂的凡夫俗子。

  神官,仙官其實也不算官,雖然在王朝之中,但是不在人間,在山上。

  只是僅僅督查神靈,巡守山海,管山上事,不管人間事。

  人官和窺子官,才是真正的官,是人間的官,是蒼生的官。

  山上是山上,人間是人間。

  這條金律,就是皇紀時代最真實的寫照。

  那時候的官,關(guān)心三件事,淳樸的很,沒有什么架子,面子的說法。

  民生,民安,還有民善。

  “民善”就是這個時候,第一次提出。

  三皇治民在乎教,教民以善。

  正是皇紀時代,開啟了“蒼生重,窺窺小”的序幕。

  神紀時代的神仙,高高在上。

  “二圣屠神”,使神仙走向人。

  然后,有“十三誅古”,神仙走向的只是山上人。

  然后,有“三皇伐仙”,神仙開始走向蒼生。

  開始“神仙小,蒼生大”。

  三皇做的最后一件事,應(yīng)該是“祭祀”。

  “祭祀”是三皇的說法,追遠和感恩。

  有“同天祭”,也叫“同天二十三”。

  還有一種祭祀,叫做“祖祖安”。

  是紀念那些善良的古神和古仙,也就是祖神和祖仙。

  藤先生神思飄遠,慢慢道,三皇之后,便是五帝。

  皇紀時代后期,是一個祭祀綿綿,蒼生敬畏的時代。

  那個時候,有圣人出。

  五帝的時候,圣人就不止一位了。

  “帝紀”時代,和皇紀時代,似乎并沒有多少不同。

  最大的區(qū)別,應(yīng)該就是,“五帝剝圣”。

  有圣人違背圣人規(guī)矩。

  只是圣人不相同。

  按照后來人的說法,有先圣人,有后圣人。

  先圣人,只是二圣以及十三圣,也就是“二十三圣”,除此無他。

  后圣人,就是先圣人之后的一切圣人。

  后圣人違背了先圣人的規(guī)矩,于是,五帝剝圣。

  至于具體原因,藤先生搖搖頭,不清楚。

  只知道,五帝剝圣之后,便有了剮神臺。

  剮神臺有五座,都在虛空之中。

  好像每一座剮神臺,都是圣人血肉錘煉,有三皇大印寶箓。

  說到每一位圣人的死因,似乎都是干涉人間。

  最為可嘆的,好像是一位剛剛?cè)胧サ氖ト?,一指點死一位惡貫滿盈的公爺,因此壞了規(guī)矩。

  人間是人間,山上是山上。

  五帝剝圣的時候,沒有絲毫猶豫,即便斬殺那位最為可嘆的圣人。

  用五帝的話說,蒼生最高,人間最重。

  蒼生大,窺窺小。

  藤先生說,正是帝紀之后,才有了蒼生大,窺窺小,神仙輕的說法。

  神仙不殺人,就是那時候流傳下來的口頭語。

  滾滾搖著腦袋,說為什么叫做五帝剝圣,不叫殺,不叫誅,不叫宰。

  藤先生說,五帝剝圣,很可能是剝離圣道,不止斬殺圣人那么簡單。

  所以,現(xiàn)在才有了圣道絕,圣人成為傳說的狀況。

  小桃樹不明白,一個“剝”字,怎么那么厲害。

  藤先生說,這叫言出即法。

  三皇五帝,都是天下共主,蒼生歸心,天地如附,所以,才能夠有“言出即法”的煌煌威德。

  不止三皇五帝,還有十三圣,還有二圣,都是言出即法。

  都是以人為本。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