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圣人是沒有名號的,因?yàn)槭ト俗约喊炎约旱拿柦o抹了,因?yàn)檫@是古往今來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
傳說,敕令山的開山老祖就是位圣人,同樣沒有名號。
只是留下三幅大篆和一株桃樹。
“正”,“誠”和“兩闕劍”。
那株桃樹,如今喚做“桃祖”。
高高的大山,山巔之上,桃花艷艷。
有個(gè)小娃娃,旁邊站一位背刀的家伙,身形魁梧,臉色略黑,掛著笑。
小娃娃一襲白袍,小臉圓潤,眼神清澈,雙膝微蹲,身形扎實(shí)。
驟然之間,出拳如龍,一拳拳,只見拳影,不見拳頭,快得很。
驟然出拳,又驟然收拳,不過瞬息之間。
只是打出八拳,第九拳只打出一半。
背刀的家伙笑意盈盈,撇撇嘴,嗤笑道:“小師弟,一疊都沒有打出來,啥時(shí)候才能打出九疊,咱都替小師弟著急啊!”
小娃娃手臂顫抖,額頭沁出汗珠,臉色蒼白,顯然,那半拳只是勉力為之。
背刀的家伙總是嘲諷小娃娃出拳太慢,一疊九拳,如果換做是他,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這一次還不錯(cuò),最起碼,背刀的家伙沒有嫌棄出拳的速度。
一疊九拳,九疊如一疊,正是敕令山享譽(yù)天下的九疊嶂。
號稱“九疊殺仙尊,大小都不論?!?p> 在這個(gè)圣人成為傳說的時(shí)代,大仙尊就是那個(gè)“止”,最后的一步。
九疊嶂霸道是霸道,只是成就九疊的極少。
即便如今的敕令山掌令老爺,那位號稱“張瘋子”的大仙尊,也只是八疊半。
這是背刀的家伙,聽自己師父說的,師父說的話,向來都是對的。
就像師父說,小師弟將來能夠成就九疊,背刀的家伙深信不疑。
背刀的家伙叫做福童,小娃娃叫做司馬桃樹,都是敕令山的弟子。
準(zhǔn)確說,都是敕令山嫡傳弟子。
敕令山“七山一水”最為著名,尤其是那座最高的山頭,小敕令。
山巔之上,有參天桃樹,龍?bào)打扒?,呼喝雷霆?p> 背刀的家伙福童和小娃娃司馬桃樹,就在山頭上,桃樹下。
小桃樹氣喘吁吁,一屁股坐地,雙臂后撐,仰著頭,頭上桃花錦簇,雷霆游走,如游龍,如飛鳳。
樹冠團(tuán)團(tuán)如大蓋,覆蓋整個(gè)山頭,粉粉的桃花和金金的雷蟲,樹身像一條寬寬的大江,這就是桃祖。
小桃樹知道桃祖是從天上來的,很久很久以前,那時(shí)候還有圣人。
師兄說,桃祖有個(gè)響亮的名稱,叫做“聽雷”,天上地上獨(dú)一份。
敕令山滿山的桃樹都是聽雷桃樹,都是桃祖的子子孫孫。
小桃樹直起身子,雙臂抱膝,腦袋搭在膝蓋上,桃祖和師父都不在,小桃樹有點(diǎn)憂傷。
桃祖和師父都到天上去了,好像天上出現(xiàn)了一座雷池。
小桃樹悶悶道:“師兄,桃祖和師父啥時(shí)候回來?”
背刀的家伙緩緩蹲下身,然后學(xué)著小桃樹,坐在地上,抱著膝蓋,搭著腦袋。
一大一小,在桃樹下,并排坐著,大的挨著小的。
背刀的家伙也是悶悶的,“不知道啊!”
小桃樹又問道:“師兄,天上是不是都是神仙?”
“不是。”背刀的家伙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連著的,有一棵叫做‘建木’的神樹,根在地上,枝頭在天上?!?p> “那時(shí)候,凡人也是可以上天的。只要會(huì)爬樹就行,沿著建木的樹干,只管往上爬,爬著爬著就到天上了。”
“一個(gè),兩個(gè),······于是,天上的人就多了?!?p> “只是,天上的人都輕飄飄的,不如咱們地上的實(shí)在?!?p> “咱聽說,后來建木就沒了,從那以后,叫做絕天地通。也是那時(shí)候,圣人定下了規(guī)矩?!?p> “并且,敕命天地,端出了一個(gè)大大的官位,管天管地,叫做‘山海公’,專門收拾那些不守規(guī)矩的王八蛋。”
小桃樹晃晃腦袋,心不在焉,無精打采,小聲道:“師兄,我是不是很笨???”
背刀的家伙一愣神,不明白小師弟為什么這樣說,“為啥?”
小桃樹嘟著嘴,不高興,“都三年了,我還是打不出一疊拳,張騎虎去年就打出一疊了?!?p> 背刀的家伙神情古怪,笑容尷尬,要說笨,無論小師弟還是張騎虎,相對于他來說,應(yīng)該都是頂聰明的。
小桃樹不知道的是,當(dāng)年,春秋道人背著那個(gè)憨乎乎的小胖子上山的時(shí)候,那個(gè)小胖子還不會(huì)說話。
只知道滿山追兔子,喜歡烤肉,自己個(gè)撿柴生火,挑水做飯。
八歲的時(shí)候開始練拳,十八歲的時(shí)候,才堪堪打出一疊。
那個(gè)小胖子,春秋道人給取了個(gè)名字,福童。
后來,小胖子長大了,不再是個(gè)胖子,成了位魁梧的漢子,背著一把斷刀。
背刀的家伙聽師父說,有生而知之者,生而能言,下地即走,天賦異稟。
這個(gè)八歲才開口說話,開始練拳的家伙,便一直念念不忘,想要看一看生下來就會(huì)說話的娃娃。
三年前,師父抱回來一個(gè)赤裸裸的小娃娃,白白胖胖。稀罕的是,那個(gè)小娃娃渾身上下,滋溜溜,冒火苗子。
這一點(diǎn),背刀的家伙記得清清楚楚。
就是在小敕令的山頭上,桃祖本體桃樹下,那個(gè)小娃娃忽然開口說話。
聲音清脆,就倆字。
“桃樹”
小師弟自己給自己取了名字。
這還不算啥,重要的是,桃祖竟然現(xiàn)身了,從桃樹走了出來,神采奕奕,流光溢彩。
那一刻,背刀的家伙第一次見到桃祖,只是看不真切。
桃祖接過小娃娃,抱在懷里,小心翼翼。
然后,小娃娃的身上如流水漫過,火苗子都熄了。
小娃娃就笑了,清脆悅耳。
那以后,小娃娃就住在了山頭上,山頭上有座茅屋,茅屋里有玉床。
玉床是綠玉寒髓,很冷很冷,滴出一滴就能冰封萬里的那種。
聽師父說,小師弟的先天精氣太盛,有點(diǎn)泛濫的意思。
所以要睡冰床,止住那股子泛濫的勢頭。
這且不說,背刀的家伙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師父與光著屁股的小師弟,在山頭上,開始練拳。
而且,是九疊嶂。
師父不是說,修煉九疊嶂,必須要稱骨稱氣嗎?看一看幾斤幾兩,是否足斤足兩,不然骨斷筋折都是輕的。
故而,背刀的家伙八歲的時(shí)候,師父勉勉強(qiáng)強(qiáng)同意練拳的情況下,背刀的家伙還是斷了一根肋骨。
師父說,這是根骨短了那么半兩。
就是張騎虎那個(gè)根骨極好,很聰明而且很囂張的家伙,也只能三歲練拳。
據(jù)背刀的家伙所知,敕令山歷史上還沒有生下來就能修煉九疊嶂的人物。
不算小師弟,開始修煉九疊嶂,年齡最小的家伙,應(yīng)該就是張騎虎那個(gè)小王八蛋了。
張騎虎偷了背刀的家伙一壇酒,一壇好酒。
關(guān)于小師弟笨不笨的問題,背刀的家伙心知肚明,當(dāng)然不笨,而且很聰明。
但是,師父說過,越是聰明的人越是要磨練心性。
眼界要開闊,心胸要開闊,最重要的是,要謙虛,不驕傲。
背刀的家伙擔(dān)心小師弟驕傲,而且小師弟有驕傲的資格。
所以背刀的家伙總是告訴小桃樹,小桃樹出拳太慢,拳頭虛浮。
其實(shí)小桃樹已經(jīng)出拳極快,拳頭凝實(shí)。
就像這一次,遠(yuǎn)遠(yuǎn)要比背刀的家伙,當(dāng)年的出拳,好得多,厲害得多。
背刀的家伙眉頭微皺,沉思片刻,是不是應(yīng)該夸一夸小師弟。
于是,背刀的家伙笑容燦爛,轉(zhuǎn)向小桃樹,笑道:“小師弟一點(diǎn)也不笨,張騎虎算啥。他都九歲了,小師弟才三歲??!”
“再說了,桃祖可是親自教小師弟讀書唉,就憑這,誰都比不了!”
背刀的家伙斜著身子,傾向小桃樹,腦袋下垂,貼著小桃樹的耳朵,神秘兮兮,小聲道:“小師弟,你知道咱倆身后這棵桃樹,整座敕令山,從以前到現(xiàn)在,能在里面讀書的有幾個(gè)人?”
“三個(gè)!”
背刀的家伙,伸出三根手指。
小師弟的名字就討人喜歡,尤其是桃祖。
小桃樹仰起腦袋,頭頂上桃枝搖曳,雷霆起伏。
有一株桃樹,金雷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