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重生之科技香江

第85章 “暴花戶”

重生之科技香江 紅色火山 2325 2019-09-29 06:00:00

  當下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是較快的,打高爾夫球能放松心情,也是一項比較舒緩的運動項目,又加上高爾夫球場通常都被大量的綠色植物覆蓋,空氣中的氧含量比較高,空氣新鮮,適合年紀較大的人和長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上班族。

  生命在于運動,去打球總比宅在家里不運動強啊,石莫是支持石振國去打高爾夫球的,這有利于身體健康,至于自己投資建設高爾夫球場,這個么...

  石莫向楊芹說道:“媽,隨著香港市民收入的逐年提高,會誕生一大批中產(chǎn)階級和有錢的富豪,而打高爾夫球是一種把享受大自然樂趣、社交、體育鍛煉和游戲等集于一身的運動,以后肯定有市場。

  其實我們可以投資建設經(jīng)營一個高爾夫球場,只是目前香港的地價虛高,現(xiàn)在不是最好的入場時機,等一兩年地價回歸正常水平后再投資比較好。還有就是如果這幾年不投資,以后香港的土地供應會日趨緊張,到時想建高爾夫球場,港府都可能不會同意批地了?!?p>  石振國給了石莫一個贊許的眼神,還是石莫有辦法,以后要好好表揚一下,隨后一本正經(jīng)的對楊芹說道:“沒錯,我建高爾夫球場不是為了自己玩,是要做投資、投資啊,就像兒子說的,做這個以后肯定賺錢?!?p>  “真的嗎?”這讓楊芹有些動搖,畢竟石莫的眼光一向很準,至今沒出過錯,聽起來也有點道理。

  “是的,就是這樣?!笔駠砬閲烂C的點了點頭,只是在心里樂開了花,能忽悠就先忽悠過去再說吧。

  “那好吧,但你要先做準備工作,等地價降了再拿地建?!睏钋鄄环判牡亩诘?,家里雖然富起來了,但也不能隨便揮霍。

  正所謂,德不配財,命比紙薄。楊芹不希望自家人變成欲望的奴隸,因無法駕馭自身的欲望,最終被壓榨到一干二凈。

  駕馭財富很難,因為駕馭財富本質上就是駕馭人性的弱點、欲望。面對迅速膨脹的財富,乃至飛來橫財,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去駕馭,反而會被橫財拖入欲望的深淵之中,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億萬人中的其中一個人,最起初,他只是想買一只剛上市的iphone X。一個月還300,他完全可以負擔的起。誰知欲望和貪念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噩夢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他開通了花唄,借唄等一系列的借貸工具,拆了東墻補西墻。還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現(xiàn)。竭盡所能,費盡心機把賬務做的滴水不漏。導致他不敢考研,不敢辭職,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飯以外的每一分錢來償還透支的每一個明天。

  有數(shù)據(jù)顯示,在2018年底,為了消費,中國人們未償還的貸款金額超過12萬億。

  2018年在推動經(jīng)濟增長的動力來自于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2018年固定資產(chǎn)投資增速5.9%,已經(jīng)低于GDP6.6%的增速。

  在中美貿(mào)易存在不確定因素情況下,中國對美貨物貿(mào)易出口增速也大幅下降。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重擔落在了消費頭上,消費成了新的頂梁柱,全社會都在不遺余力的助推消費主義,過度消費。

  所有商家都在不遺余力的鼓吹過度消費,宣傳和誘導,通過廣告操縱社會情緒。在社交平臺和廣告無孔不入、肆無忌憚的煽動下,消費被與身份、階級、品味、智商聯(lián)系在一起。

  常見的廣告有: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為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男人擦淚不刷卡,那是萬惡的舊社會;20歲時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已沒有了任何意義;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娶老婆,一定要娶會花錢的那種;……

  更別提那句誅心的:“你舍不得買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質感的東西,是因為潛意識認為自己配不上它們?!?p>  2016年雙11,天貓在微博上祭出了三觀炸裂的口號“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為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稍后,又提出:“婦女能頂整片天,感謝咱們的新中國。男人擦淚不刷卡,那是萬惡的舊社會?!?p>  比伊萬卡還赤裸裸地將“商業(yè)女權主義”擺上臺面,捏造消費的正義性和緊迫性,煽動人們正大光明的放縱自己的欲望。包括“花唄”、“借唄”這些產(chǎn)品的命名也是居心叵測,傳達出的是輕佻膚淺、隨心所欲、不負責任的價值觀。

  僅僅一個月之后,161名女孩luo貸照片流出。這些17-23歲之間的少女為了籌錢買包、化妝品、電子產(chǎn)品不惜上傳身份證和照片。

  某些網(wǎng)貸平臺更是赤裸裸的聲明“漂亮的姑娘就能貸到款”,相較于天貓的口號“漂亮的姑娘不會因買買買變窮”,到底是誰在打誰的臉?

  這種消費觀念,已經(jīng)遠遠脫離了正常消費的范疇,消費與人的真實需求之間的關系越來越遠,商品和形象成為一個巨大的“符號”,刺激人們的欲望,把自身的快樂建立在無節(jié)制花錢、追求物質消費的奢華上,還理所當然視為新潮和前衛(wèi)。

  為此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一個新詞“暴花戶”。指的是一些人,本身沒有什么錢,但特別敢消費,經(jīng)常莫名其妙地就能花掉一大筆錢,花光了又很喪的人。

  根據(jù)上海交通大學發(fā)布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diào)查報告》,普通高校的學生支出中,購買衣物僅次于飲食消費,其次是社交娛樂、通訊交通,學習培訓則排在最后。14年雙11,高校學生消費總額超過30億,人均1個包裹。

  在知乎上匿名寫下自己深陷網(wǎng)貸泥潭過程的孩子們,無不是把錢花在了電子產(chǎn)品,戀愛開銷,衣服鞋子上。

  而一旦逾期支付,消費貸外包的催債公司會打電話給你的父母、同學、支付寶好友,讓你陷入恐懼和羞恥。

  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也或多或少都經(jīng)歷過這個階段。工業(yè)革命之后,消費主義盛行,商家利用各種渠道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借錢消費成為潮流。只不過經(jīng)歷過多次經(jīng)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打擊,人們的消費理念逐漸趨于理性和保守。

  “I can't afford it”,已經(jīng)不是一句羞于啟齒的話。在一項針對美國年輕人的調(diào)查中,60%的受訪者沒有單件價格超過2000美元的產(chǎn)品,超過一半的人在電子產(chǎn)品上的花費沒有超過500美元。

  美國人對名牌的概念是最低的,穿著的衣服很隨意,他們可以毫不尷尬、脫口而出“I can't afford it ”。

  “I can't afford每周三次外出用餐”,“I can't afford每年兩次出國旅行”,“I can't afford 兩百美元的大衣”……

  “I can't afford it ”在英文世界從來不是一句羞于啟齒的話,繞開消費主義的泥沼與桎梏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理直氣壯地大喊一聲:老子買不起!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