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地處王朝最南,盛產茶葉與海鮮。茶葉質量為云漢王朝第一等,就不說鄰近州郡了,連遠在北地的邊關三州,都常有茶販來交州販賣茶葉。
而交州功夫茶中的極品,每年都會送入那司州定安城,作為帝王桌上的貢品!這種被稱為雅士之道的小樹葉,在京中為官之人,有無辦法可以讓皇帝陛下賞賜下來這種從樹上摘下來的葉子,幾乎就代表了他的實力與門路!
而與之同為出名的,便是海鮮了,交州地處南地,有著一大片的海岸線,幾乎可以說,交州邊境線,有一半是山,所以靠山吃山,有茶。另一半則是海,靠水吃水,有鮮!
鮮為何物?魚羊為鮮也!交州并不是那塞北之地,有大片的草原可以牧羊,所以交州的鮮,只能是魚了,而且與大海相接壤,所以魚,只能是海中之魚了,也就是海鮮了!
事實上,因為交州南粵郡的人們懂吃,也會吃,所以呢,海鮮一說,也不只是在說海魚,什么龍蝦、貝片、血蛤、蝦姑、梭子蟹、??⒑D?,只要在海中撈出來的,吃不死人的,都會在南粵郡的老饕們的盤中化為美食!
以至于隔郡的福閩郡的人們,談到這些敢在海中撈起什么就吃什么的南粵人,總會挖苦的說上一句:“南粵人什么都吃?!?p> 而南粵人們聽到這種言語后,也是大方承認并加以反擊:“對,我們南粵人什么都吃,連福閩人都可以吃!”
以至于會有‘南粵人吃福閩人’這樣的荒誕怪談!
此時正值午間,孔家書樓中,有數(shù)人正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吃的正是海鮮。
孔家書樓,原為儒家先賢孔仲先生的出生地,只有茅房數(shù)間。而后經過后來人不斷翻修與重建,在這數(shù)百年后的今時今日,已經是整個王朝最有名的讀書之所在了,就算京城太學宮,與此地比之,也不及也!畢竟,太學宮的先生們,有一半出頭,都曾是孔家書樓的學生。
說是樓,其實不如說是以樓為中心,名喚做書香坡的一大片坡地,現(xiàn)如今蓋滿了學堂書齋,都是讀書學識之地!
這書樓內吃飯的數(shù)人,則都是這片書香坡之內所有人的先生。既教書,也育人!
樓內有六人一同吃飯,四個老先生,一個青年人,與一個小孩子。六人并沒有什么食不言,寢不語的規(guī)矩,邊吃邊談天說地,什么京城時政啊,什么科舉功名啊,什么菜咸了啊,百無禁忌,什么都能說!
其中三位老先生正就著幾只醉蟹,談著去年科舉文章,如何如何不堪入目,若是此便是王朝之北的學問最高,那這桌上六人,除了小孩,隨便哪個去了,都能坐穩(wěn)頭名寶座。
至于小孩,并不是說他沒有能穩(wěn)坐頭名的實力。而是因為他根本就不用科舉,因為他姓孔,生來就得被世人稱之為先生的孔!
青年人邊吃蟹,邊聽著三個老學究的話,笑著搖了搖頭。他知道,這三位哪里是在說科舉文章不堪入目?明明就是在說自己這個青年人,不去考取功名,只在這王朝最南之地教書,可惜了。想勸自己去定安城而已。
可是這地方,能當?shù)蒙舷壬@一稱呼的后生晚輩,除了那小孔先生,哪個不是被這幾個老學究推去了京城,去當那大富大貴的太學宮的先生?人人都去了定安城,這書樓怎么辦?總有人,得留下來教書,不可南地先生皆老弱,太學宮中顯年輕??!
小孔先生已經吃飽了。就與幾人打了聲招呼,離開了書樓,要去看魚看蝦了。
書樓姓孔,所以主家人離席了,其余先生們也就可以隨意了,青年人與剛才一直沒出聲的周先生一同離席,燒水沖茶去了。三個心不在文章而在青年前途的老先生,也終于真正的開始評論起科舉文章的好壞來!
曾是云漢雙璧之一的周伶然,與年紀輕輕名聲不顯,卻才華橫溢博覽群書的青年先生下了樓,在樓下的小桌旁開始燒水,還沒等水開呢,便見到小孔先生屁顛屁顛的跑了回來。
他興奮的對兩人說了一句話:“小白,小白他向著我們這過來了!還帶著一群小魚小蝦呢!”說完,便跳著上了樓,要將此事說與三位老先生知曉。
“小白?”青年人看向周先生,一臉疑惑。他知道書香坡后有一個大湖泊,養(yǎng)了許多魚蝦。也知道這些魚蝦其實都有對應之人,自己在池中,也有一條小魚。不過他只當是一種美好的寓意,并不認為這一片湖水,可觀天下眾生。
周先生笑了笑,對青年人說道:“小白,便是那個林意。你以前不信那個湖有神奇之處,那這兩日可以拭目以待。不光是那林意會來,我們書香坡,怕是還要多上些學子來求學了!又要忙不過來了哦!”
青年人笑了笑:“如果真有這么神奇,那我以后天天都去湖邊瞧,你們就別再提讓我去京城的事了。”
周先生笑得眼睛都瞇了起來:“我可從沒有讓你去京城呢?!睂τ谶@個只論讀書,已經看完了孔家書樓所有藏書的青年人,他給予了足夠多的空間,并不強求什么。
離著孔家書樓約有兩日路程的大官道上,一大群人正在匆匆趕路,官道上駿馬,馬車,牛車,驢車,有近十輛車馬,一同前行。
這些人大多都是書生,都是儒士長衫,多是手拿竹杖,只有數(shù)人腰有配劍,看起來非但不另類,反而增加了幾分士子風流的氣質。
林意就是這數(shù)個配劍之人的其中一個,他已經收起了刀,放在馬鞍后與其它的數(shù)把劍一同藏起來。只留下了風雷劍配在腰間,一身白色儒衫,外罩一件白袍。簡直比讀書人還要再有書生氣一些!
他為何要與這些讀書人一起同行?只因為,他并不認識孔家書樓的路,所以路上碰到了這一群要去書樓求學的士子們,便加入了他們。一起同行,前往孔家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