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書不喜歡這種男人,她總會想到元熙帝。還是敬而遠之。
她喜歡幫著搗藥,洗兜子,她并不做不好那些端湯用藥的事情,但唯獨對藥材,醫(yī)書,十分感興趣。
而后,她開始跟著蘭姑學把脈。
一邑的醫(yī)書幾乎都是來至陸上大周,尉遲書學這些有專門的優(yōu)勢,那便是,她識字,在大周,女子識字的便少,一邑更不多了。
蘭姑的醫(yī)術自然有濟風齋代代相傳的看家本領,但大多還是收羅陸上國家大周,武國的醫(yī)書,武國的醫(yī)術是比不上大周的,所以,尉遲書學習的大多數(shù)依然還是大周的醫(yī)術。
濟風齋人人都喜歡她,無關,大約一來她是大周人,一邑臣民一直善待大周,甚至崇拜,二來,她實在太漂亮,性格又好,自然人人喜歡。
蘭姑從讓她撿藥,買藥材,識別藥材,然后讓她在旁看自己為病患診治。
尉遲書搗藥,蘭姑則在旁診治病患,久之,尉遲書也漸漸會給人診病了。
但號脈的工夫可不是一日兩日學成。
尉遲書也是一日兩日苦學。
有人戲稱她是濟風齋里第一位女學員,算是蘭姑收的徒弟,蘭姑如此重視她的還有一個原因。
則是,每日遇疑難雜癥,尉遲書會從都城里翻出珍藏的各國醫(yī)書,這些醫(yī)書,幾乎都有大周文字記錄,然后,尉遲書翻譯出來跟她看。
兩個人便一起學習。
從號脈,到用各種土方法,土辦法治病,蘭姑很訝異這姑娘剛看時的,細皮嫩肉,以為是嬌生慣養(yǎng),那知,做起事情來不怕臟也不怕苦。
曬藥連著幾日,她便死死守著藥材。
搗藥,一日能搗出許多種。
這跟之前那做服侍人端茶送水的活效率就快多了。
更重要,腦子還靈活。
觸內旁通,舉一反三,蘭姑就是喜歡這般刻苦又聰慧的人物。
后來,她終于承認,尉遲書在對醫(yī)藥方面,是有天賦的。
有些人,喜歡若沒有天賦,刻苦不見得有效,有些人,喜歡若有天賦,便可以短短時日一鳴驚人。
熟記藥材,從曾經(jīng)的一日幾種,到后來一日間幾十種,每種藥材何樣,性質,屬性,顏色,形狀,可以用于的病癥,這便是死飛功夫,但是沒想到這小妮子,竟如有神助般,后來連她不得不承認。
后來,尉遲書就成了濟風齋的有一位女醫(yī)師,只是,她沒有官階,專負責為平民診治
川芎:川芎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钛袣?,祛風止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癥;可治頭風頭痛、風濕痹痛等癥。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達、止痛等。
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微甘,疏肝解郁,理氣寬中。
尉遲書閑日就坐在濟風齋看病的堂屋里讀書。
一邑不比大周。
便是這王宮也只有慶宮的六分之一大小,濟風齋本來就不是一邑王室專門的醫(y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