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很明顯愣了一下,他沒反應過來,只是下意識的說:
“稱呼您海王殿下...”
“你們?yōu)槭裁捶Q呼本王為海王殿下”
秦浩然口氣一變,很難得的用“本王”這個稱謂。平時他說話很隨便,基本上都用“我”來自稱,可這會兒他突然很鄭重的改口了。
“這...”
那人又愣了,然后突然意識到什么,臉色有些發(fā)白。其他在他身后一個個氣憤填膺的眾人似乎也想到了什么,都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不如翰林學士朱大人給大家解釋一下如何?既然是翰林學士自然是學識淵博的,你給大家解釋一下本王的王號如何?隨便也解釋一下本王為什么打你。”
秦浩然瞇著眼睛盯著朱瀚,嘴角微微翹起。
翰林學士朱大人這會也有些傻眼了,他捂著已經(jīng)腫起來的腮幫子愣愣的站在原地,傻傻的看著秦浩然。
老家伙這個時候已經(jīng)沒有了剛才的氣焰囂張,之前他不認識秦浩然自然仗著身份倚老賣老,可是這會兒知道了秦浩然的身份自然就有些惶然了。
“怎么,朱大人不愿意賜教?”
秦浩然語氣更冷了。
“微....微臣不敢,微臣惶恐?!?p> 老頭趕緊接話,然后他語氣有些含糊的說著:
“依大明律,中華帝國諸皇子在大明享有同等身份地位,大明宗人府另冊登記,凡中華帝國親王、郡王等王爵按大明同等王爵加以尊號?!?p> 然后老家伙捂著腮幫子,垂下眼睛看著地面,聲音越來越輕:
“中華帝國皇子秦浩然以親王例,大明宗人府給與親王王爵,王號為海王....”
“我是中華帝國的皇太子不假,可我在大明還有海王的尊號,同親王例。也就是說我不光是中華的皇太子,還是大明朝的親王,而你...一個翰林學士,膽敢指著本王的鼻子說我是豎子...你想死么?”
秦浩然臉色猙獰殺氣四溢。
在很久之前老朱和秦默這兩個家伙拜把子之后,兩個帝國就有了很有名的那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規(guī)定了兩個國家平等交往的鐵律。
在這之后,老朱同志為了表示自己不分彼此,又或者為了討好剛剛出生的秦浩然小朋友,就特意在大明皇家律條里加了一些條款。
這些條款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說但凡中華帝國的皇子皇女,大明不僅承認對方的身份地位,而且還會按照大明的規(guī)矩給與對方大明的王爵封號,親王的給一個親王頭銜、郡王的也給一個郡王頭銜。除了沒有實際封地之外中華帝國的皇子皇女們在大明有著同等的地位和待遇。這樣一來也就是說中華帝國的王爺們在大明都有自己的封號爵位,并且和大明的皇室按照輩分相處,以表示大家親如一家。
秦浩然這個海王的王號其實是大明給與的親王王爵,他是個很特殊的存在,因為大中華帝國只有他一個繼承人,所以就是天然的帝國皇太子,可是因為秦默陛下那個家伙實在不靠譜根本沒有好好處理這些事情就跑到海外撒野去了,所以秦浩然這個大中華帝國的皇太子并沒有經(jīng)過正式的冊封。
一個沒有經(jīng)過正式冊封但是實際上已經(jīng)是既定事實的皇太子稱呼起來其實很尷尬的,因為中華帝國在這個方面非常隨意,并沒有另外給秦浩然一個親王的王號,這樣就導致了秦浩然的稱呼比較麻煩。
本來大明的王爺都以封地的名字來命名,可是因為中華帝國的皇子并不能在大明真的給與封地,所以如何給與稱號就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還好,老朱同志為了討好小秦同學就專門弄了一個“海王”這個不倫不類的親王稱號出來。以表示“但凡大明的大海之外盡皆以秦浩然為尊”。
如此一來,不光是大明的臣民得稱呼秦浩然為海王殿下,連中華帝國的臣子也撿了現(xiàn)成的直接稱呼秦浩然為“海王殿下”了。
“即使殿下貴為親王,但是毆打堂堂朝廷命官也于理不合,就不怕臣等在陛下面前參您一本么?”
之前那人語氣一轉(zhuǎn),雖然仍然還是有些發(fā)虛但是話里的意思卻還是帶了點不忿。
“哦?你又是誰?”
“微臣都察院僉都御史謝向東...”
“言官吶,難怪呢。這噴子果然不分朝代啊?!?p> 秦浩然撇嘴冷笑,又說道:
“這么說你想彈劾我嘍?!?p> “殿下肆意毆打堂堂當朝翰林學士,若是不給微臣等一個明確的解釋,微臣等自然要據(jù)實參奏?!?p> 果然不愧是靠噴人過日子的家伙,謝老頭越說底氣越足,拜他所賜其他幾個剛才已經(jīng)有些惶惶然的老家伙似乎也找到了主心骨,之前畏畏縮縮的表情漸漸變的鎮(zhèn)定下來,反倒是有些躍躍欲試了。
明朝的言官制度是個很扯淡的制度,老朱同志或許處于平衡朝廷內(nèi)部權利的目的設置了不少靠打小報告和噴口水為主要職業(yè)的部門,比如都察院或者六科給事中之流,甚至偶爾翰林院也會跨界客串一下。
這些平時半點實際工作都沒有的家伙每天都在挖空心思些奏折彈劾這個舉報那個,按照老朱的說法可以“風聞奏事”,也就是說只要有傳聞就可以根據(jù)傳聞舉報你各種罪名,至于證據(jù)...抱歉,言官不講究這個。
這個從發(fā)點很好的制度貫穿了整個大明三百來年的時間,雖然老朱的原意很好,而這期間也確實有起到一些監(jiān)督官員的作用,但是還是那句話,再好的制度關鍵還是看執(zhí)行的人如何,所以很多時候這個言官制度適得其反變成了官員之間爭權奪利打擊異己的工具。
國人有一個繼承了千年的壞毛病,那就是:自己不干事還見不得別人做事,事情做好了你不功勞均沾你就是沽名釣譽。你事情做的不好就是你禍國殃民辦事不利。
還有就是,言官制度充分發(fā)揚了事先說三道四,事后冷嘲熱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總之一句話,只要我看不慣你就可以噴你,而且你還要擺好姿勢端正態(tài)度乖乖等著被我噴,否則你就罪該萬死大逆不道。
前世看多了網(wǎng)絡鍵盤俠的秦浩然對這種職業(yè)噴子的始祖算是全無好感,在他心里這些人就好比是茅坑里的蛆蟲一樣,別說看見了,就是一想到就會嘔吐不止。
“讓我給你們說法?你們真把自己當盤菜了吧”
小秦同學厭惡的看著這幫自以為是傻鳥絲毫不給他們半點面子:
“御史言官?彈劾我?那你們彈劾我好了。你們能拿我怎么樣?”
“你...”
謝向東和朱瀚一干人有些傻眼了,他們頭一次碰見這么完全不給別人面子的人,就算是大明的其他王爺囂張跋扈,但是聽到有人要彈劾就算滿不在乎也不至于這樣回答自己吧...
“要彈劾就去彈劾,多找些人,多寫一些奏折...人少了本王還不答應呢?!?p> 秦浩然掃視了一群言官輕蔑的眼神就像看著一群智障,然后他回頭看了看身后的劉克海等人,意有所指的說道:
“今天本王告訴你們一個真理,如果碰見一幫傻逼,最好的出氣辦法就是狠狠的打他們的臉,要想讓傻逼們學乖,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次性打疼他,讓他一輩子都記得你,這樣他以后就不會出來礙眼了?!?p> 聽到他的話,劉克海等人互相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然后齊齊躬身受教,雖然秦浩然的言行和當代的處世之道背道而馳,但是他們卻認為理所當然。
規(guī)矩這個東西是給下層百姓制定的,而上位者,卻是規(guī)矩的制定者。
這就是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