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眾志成城
史越聽從沮授之言,派兵守住荀諶和辛評二人府外,不給他人擅自出入,凡是府中需要購買之物,由士兵購之。
也胡編了個理由,并派人對辛評荀諶二人說道,得知有人要加害于二人,便派守軍守護之,幾日之后,抓到賊人定會撤軍而去。
二人自然是不信其言,雖然不知潘鳳其目的,但是潘鳳與田豐審配沮授等人關(guān)系交好,自然會認為是他們的所作。
兩人想聯(lián)系韓馥,奈何無人能出其府,二人又想利誘守軍士兵,但是史越派來的士兵都是經(jīng)過軍紀嚴格訓練挑選出來的,不會接受對方的誘惑。
韓馥幾日內(nèi)心還是煩惱擔心于公孫瓚和袁紹之事,史越每日都會來一次,安撫對方,讓他寬心,自然他也不記得找荀諶辛評二人。
荀諶辛評二人交好之人也被潘鳳找人攔之,不讓其見主公。
史越除了每日前來安撫主公之外,還召集了文臣武將,眾人商議如何應對即將來之敵人。韓馥已經(jīng)下令讓潘鳳全權(quán)負責,眾人自然聽之。
不久,關(guān)純回到城中,告訴主公袁紹引兵快來已。
眾人得知此事,隨即安撫主公,便把自己的計劃告知關(guān)純,關(guān)純乃自己人,自然是聽出眾人的建議。
數(shù)日之后,有探子回報,袁紹軍隊此時已經(jīng)到往城外幾十里處。史越:“好,我知道了。到城門去迎接他們。”
袁紹此時已經(jīng)到城門不遠處,袁紹大喜,“哈哈,冀州即將為我也。”
袁紹等人看去,城外耿武和關(guān)純在城門外迎接其到來。
袁紹身旁謀士逢紀見狀不對,“主公,有些古怪?我等小心為妙。”
袁紹暗示左右兩員大將,顏良文丑,如若對方對自己不軌,即刻殺之!
顏良文丑點頭稱是,便相互對視一眼。
耿武和關(guān)純見袁紹以將到近前,即刻回城而去,關(guān)閉城門。
逢紀大喊:“不好!快走!”
史越一聲令下,“放箭!”城墻之上,躲藏的弓手,立刻起身,朝著袁紹軍隊,亂箭射去。
突變驚故,袁紹等人立刻陷入混亂,“保護主公!”顏良大喊,和文丑一起掩護袁紹逃之,袁紹軍受到韓馥之襲,死傷雖不大,但是袁紹極其憤怒,韓馥居然敢對自己動手,確是萬萬沒想到。
史越指揮之下,小創(chuàng)袁紹部隊。現(xiàn)在已經(jīng)和袁紹結(jié)下梁子了,想和也不能和了,主公自然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會在想著要依靠袁紹了,當然這是史越的想法。
韓馥知道潘鳳面對前來的袁紹等人選擇直接打退,整個人都傻了,當時還以為潘將軍會怎么和對方和談,原來是這種方法。
韓馥又氣又怕,“將軍啊,將軍,你這樣至我與何地啊?”
史越說道:“袁紹來者不善,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在說主公現(xiàn)已至此,不要在憂慮此事,公孫瓚即將來已?!?p> 韓馥言道:“若是他二人聯(lián)手,我等怎能招架?”
史越言之,“袁紹都需要靠主公的糧草接應,想必自己連軍隊的糧草都是不夠的,必定支撐不久,我冀州糧多兵足,跟他耗上一耗,他也只能撤軍離去?!?p> “至于公孫瓚不會真心和袁紹聯(lián)軍,聯(lián)合也只是暫時的,雙方各懷怪胎,互不信任,袁紹缺糧是其一弱點,公孫瓚知道絕不會借與他,袁紹借糧不成,在此畏懼于公孫瓚,自然會離去,公孫瓚手下雖然看似強大實則不過如此,有我等應付,自會打退于他?!?p> 韓馥聽了潘鳳之言,依舊是有理有據(jù),自己也不可辯駁。只能嘆息一聲。
卻說袁紹被擊退之后,便密函于公孫瓚,要和他聯(lián)軍攻打韓馥。
信上告知于他,我等兵強馬壯,二人聯(lián)手區(qū)區(qū)無謀無斷之韓馥必定不是敵手,想要平分冀州,不出點血豈可。
公孫瓚看后,覺得有理,便率軍前來和袁紹匯合。
兩軍于冀州外安營扎寨,兩人會面而見。
公孫瓚有些竊喜:“本初不是說可入冀州之后奪其權(quán)嗎?怎會如此?”
袁紹聽出其意,不過也無所謂了,“韓馥居然于城門外設下埋伏,傷我軍兵,不過以我之見,不是韓馥之謀,想必是其中謀士策劃?!?p> 公孫瓚言道:“都以過之,我等現(xiàn)聯(lián)手,取他冀州。不過此戰(zhàn)非同,韓馥無謀,但有謀將,且還有上將潘鳳,不可大意?!?p> 袁紹說道:“伯圭所言極是,不過我以帶來顏良文丑,覺不弱于敵方?!?p> 公孫瓚贊之。
袁紹沒有提糧草的事,現(xiàn)在自己的糧草由于之前韓馥的接濟,暫時還是夠用的,只要及時拿下冀州,就都不是事。這也是為什么要找來公孫瓚的原因。不過要是久戰(zhàn)不奪,糧草不夠,到時只能撤軍離去,讓公孫瓚知道自己糧草不足,對方肯定會有其它心思。
城內(nèi),史越召集將領(lǐng)謀臣共商接下來之事。
史越指著地圖說道,“現(xiàn)在公孫瓚和袁紹聯(lián)軍于城外此處,不久對方便會派兵前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磐河橋,到時我等派軍到此處迎戰(zhàn),對方軍在橋西,我等在橋東。對方有顏良文丑兩員大將,我等要小心?!笔吩狡鋵嵪胝f,我打不過,你們誰主動點上場迎敵。
張郃主動說道:“將軍我愿意出戰(zhàn)。”
高覽也說道:“我也愿意出戰(zhàn)?!?p> 田豐言道:“我們兵多糧足,不需要完全勝之,只需消耗對方戰(zhàn)力,削其軍勢,之后就可回城守之。長此以往,對方必定耗不過,退軍散去?!?p> 史越聽了,有理。
審配說道:“退軍之中,可派弓箭手于暗中掩護,對方若來,正好殺個出其不意,重創(chuàng)對方?!?p> 史越一驚,也有理。
沮授言道:“亂箭之下,人馬慌亂,此時若對方軍勢大損,即刻反而追擊,殺個片甲不留,如若對方依舊強盛,退回即可。此而耗之,公孫瓚受得了,袁紹也受不了,此時他必定考慮退兵而去?!?p> 史越瞪大了雙眼,你說的也有理。
史越言道:“就聽各位所言,由我領(lǐng)軍,張郃高覽為前鋒應戰(zhàn)顏良文丑。麴義領(lǐng)一千弓箭手在后方掩護我等。成敗在此一舉,保我冀州,擊退公孫袁軍?!?p> 眾人按計劃所言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