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天下末年

慕寒的些許偏見,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天下末年 慕寒千雪 3001 2020-11-28 15:08:19

  這兩日有一位書友,再評論本書的一些向性問題,主要集中在幾點,慕寒在這里詳細說一下。

  斗將是否應該寫,不寫的話就該按照史書的戰(zhàn)爭模式來寫,既然不按照史書的模式來寫,就應該寫點斗將吸引眼球。從這里又引出了徐榮能否稱的上名將的問題,這一點稍后再說,先說戰(zhàn)爭模式。

  斗將慕寒之前在章節(jié)內(nèi)有提點過,也寫過一次,就是甘泉宮南谷口一戰(zhàn),由龐德出陣。但是,先前本來不打算寫這一點,不過后來感覺只靠具裝甲騎,想戰(zhàn)勝數(shù)倍敵軍,有點困難,因此寫了一段。但之后,所有的戰(zhàn)爭,大多陣戰(zhàn)。

  從史書上來看,斗將存在的次數(shù),幾千年加在一起,也就十幾次而已,少之又少,那么仗又是怎么打的呢?顯而易見,幾乎都是陣戰(zhàn)。

  這里也許有人會說,還有許多用計交戰(zhàn)的。用計的確實不少,但九成的戰(zhàn)事都是陣戰(zhàn)。大家不要總盯著那些有名的戰(zhàn)例,而忘記還有許多小型戰(zhàn)事,連史書都不會記載。

  一句話,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渣渣。

  真實的情況就是,我比你強,那你要么硬抗,要么就退,就這么簡單。只有實力弱小或者兩軍勢均力敵的時候,才會想到用計。不然,我實力比你強那么多,我還搞那么些花里胡哨干嘛。

  計,三國演義都看過了,對此有很大的印象,感覺計非常厲害。但是,是藥三分毒,計也有兩面性啊。

  舉個例子吧,調(diào)虎離山。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調(diào)走對方主力,然后集結兵力攻打分散的敵軍。這個時候,會出現(xiàn)兩種狀況,敵軍潰敗就不提了??扇羰菙橙藫巫×耍蔷褪潜粩橙撕蠂暮蠊?。勢均力敵的狀況下,顯然用計有些冒險,因為如果敗了,那就徹底沒了。此時,反倒不如光明正大的陣戰(zhàn),縱是有所不敵,也能徐徐后退。

  兵者,國之大事。

  沒人會選擇這種冒險的方式,相反很多人都會選擇穩(wěn)妥。

  兩軍陣前用計,說白了就是冒險。

  那么什么時候,用計呢?

  最典型的例子,長平之戰(zhàn),兩軍勢均力敵。

  秦軍用離間計,不僅使趙國臨陣換帥,更是借著趙國撐不下去的大勢,使得趙王心急,催促趙括主動出擊,從而使得白起大展身手。而此次最后的交戰(zhàn),白起用的是什么,是穿插戰(zhàn)術!

  所以,不是迫不得已,沒人會選擇兩軍陣前用計,更多的是后方帷幕間的計略交鋒,而不是軍前。

  書中呢,慕寒寫的也有些亂,陣前用計最多的應該就是伏擊和夜襲。這一點把握的力度不好,寫的有些頻繁了。其實看看楚漢爭霸的交鋒,就知道陣前用計的真不多,更多的是合縱和連橫。背水一戰(zhàn)、破釜沉舟,都是迫不得已。垓下之戰(zhàn),更多體現(xiàn)的是統(tǒng)帥的戰(zhàn)術運用。

  說到統(tǒng)帥了,那就該說徐榮的事了。

  徐榮算不算得上名將,很難把握。但是,大家對于名將的設想,有些想當然了。

  成為名將,最重要的兩點,其一資歷,其二能力。

  先說資歷,最典型的名將就是王翦,觀其一生,破李牧還是靠著秦朝廟堂使得離間計,而破項燕就純粹的陣前指揮,以及觀察能力。這里就得說一下,反面教材李信了。

  李信、蒙恬的能力,不用說,大家也都清楚的很。但是南下伐楚,李信用二十萬兵。此時楚國尚可聚集三四十萬眾,秦軍屬于兵力劣勢一方,但秦軍戰(zhàn)斗力強,毋庸置疑。李信如何做的呢,他認為己軍實力強,兵力弱,應當以雷霆之勢,迅速打開楚國防線缺口,從而殺入楚國腹內(nèi),擊垮楚國君臣的心氣。

  想法很妙,可以說是戰(zhàn)國時期的閃電戰(zhàn)了。

  但李信碰上了老將項燕。

  項燕明顯是猜到了李信的想法,且戰(zhàn)且退,另遣精銳繞后。先是一點點的消磨秦軍銳氣,而后截斷其退路,擊垮了秦軍的士氣,從而形成勝勢。

  以二十萬秦軍,若列陣而戰(zhàn),想必即便是敗了,始皇帝也不會自此深藏李信。更不用說,列陣相博的話,二十萬秦軍還有一定的勝算呢。

  接著,換王翦來,六十萬大軍,絕對實力??赏豸逡膊患?,等待著劣勢方的項燕出失誤,然后逮著了就贏了。

  簡單嗎?

  不簡單。

  正所謂人多勢眾,秦軍六十萬大軍,必然士氣高昂,鋒芒盡露,從而驕氣必生。但王翦卻硬生生摁住大軍一年,在這期間,王翦不僅要摁下軍中焦躁,還得保證不會打擊到將士的銳氣。

  這就是最彰顯資歷重要的時候了。

  玩不好的人,大軍歇上一年,就松懈了,沒戰(zhàn)心了。玩的好的人,就是這樣,莫說一年,兩年三年,軍心不下。

  這也導致項燕必須要打下去的原因了,因為再不打,楚軍可能就要松懈了。

  同樣,資歷老的人,不僅君王信得過,底下的將校兵卒,都信的過。而且,莫說古代,就是現(xiàn)在這個時代,一般人也不會讓沒點威望的年輕人去辦極其重要的事情。

  徐榮在本書中,就是屬于資歷類的名將。史書中,徐榮是董卓帳下唯一一個外州中郎將,其余三人是董旻、牛輔、董越。董旻、牛輔是老董親人,董越不是老董的親屬,也不是董氏族人,更可能是家將。這三人都掌握著軍權,但徐榮憑什么?

  前期是能力,后期就是資歷了。到了入洛后,董卓帳下的戰(zhàn)事,基本上都是徐榮負責的,具體到李傕、郭汜幾個原本的校尉。

  而在書中,前期穿插了段徐榮跑到巴蜀干仗的荒唐事。但后面的時候,慕寒看重的是什么,是徐榮的資歷。除了徐榮,周國只有段煨、蘇則,能夠充作主帥,因為他們?nèi)速Y歷充足,能壓住下面的驕兵悍將。

  如果周國統(tǒng)一了,你們猜書中的千年后,徐榮有沒有資格位列武廟?

  其二,靠能力成為名將的。最典型就是韓信和陳慶之。韓信掛帥時,劉邦手下有太多人不服了。但之后一系列的戰(zhàn)事,彰顯了其兵仙的牛掰。

  陳慶之,才能不俗,但明珠暗藏,跟著老大下了多少年的棋。直到時來運轉,造就了千軍萬馬避白袍的神話。

  先前既然說到了徐榮,那就得說一下曹操了。曹操作為東漢末年一大軍事家,能力自然不俗。觀其一生戰(zhàn)事,以前都是自己打仗,因為沒人能充任主帥,只有他才能鎮(zhèn)得住下面的兵將。赤壁之戰(zhàn)前,他手下曹仁、于禁早就可以獨當一面了。但曹操還是親自掛帥,因為兵太多,將太多了,曹仁和于禁都鎮(zhèn)不住場子。

  名將,很難拿來對比。

  總不能說王翦擊敗了李牧,就說李牧肯定不如王翦吧。

  關羽擊敗了于禁,但他就是沒拿下曹仁。

  周瑜打贏了赤壁之戰(zhàn),可還是沒拿下曹仁。

  曹仁難道就比他倆都牛掰?

  天時、地利、人和,都是因素。

  怎么比?

  很難比。

  因為水無常形,兵無常勢。

  戰(zhàn)爭,仰仗的是國力。

  統(tǒng)帥的定義,更多是的統(tǒng)籌兵馬,也就是鎮(zhèn)得住場子,掄的起陣戰(zhàn)。實力強盛,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木蛼吡诉^去。實力弱,就得去想到用策了,雖然未必能勝,可總歸有些希望。

  書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軍心士氣。

  統(tǒng)帥的基本要務,就是保證士氣的持久?;旧现笓]十萬人,軍心士氣不殆,戰(zhàn)陣繁而不亂,就是合格的統(tǒng)帥了。

  計、略、策,各有不同,也需天時、地利、人和。

  不是說,想拿來用就拿來用的,能充作一軍統(tǒng)帥的人,要么年歷資老,要么才華絕代,沒有那么容易中計的。

  ——————————————————

  嗯,說了這么多,哈哈,總該把書里那點尷尬地方忘了吧!

  混淆視聽嘛!

  正所謂書不可不信,盡信書不如無書。

  大家不論是讀小說還是讀史書,亦或者其他書籍,深陷其中可以,但不能忘我。

  慕寒寫的書,必然攜帶著自己的眼光色彩,這是無法避免了。

  就算是資質通鑒,司馬光不也是在后面評論個幾句嘛,哈哈~

  同樣,史書可信又不可信。

  從秦至清,凡凡兩千載,幾乎每年都爆發(fā)的有戰(zhàn)事,可記錄到書上的又有多少?

  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成名戰(zhàn)例,而不是正常戰(zhàn)例。

  冷兵器時期,戰(zhàn)術必然有所變化,但八九不離十,永遠也脫離不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列陣而戰(zhàn)。

  亦或者說,從發(fā)明出列陣而戰(zhàn)的那一刻起,中國歷史的戰(zhàn)爭就固定在這個模式內(nèi)了。

  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改變,可終究脫離不出冷兵器時代的局限。

  直到熱兵器發(fā)展開來,才進入到另一個時代的局限。

  直到下一個時代的到來,它才會再度改變。

  這些,都是慕寒的偏見,與我有不同意見的肯定有,絕對不少。

  因為,人心都是不一樣的,大家的理解,也都是不一樣的。

  以偏概全,是大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