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趙為皇

第二十九章 名將

三國趙為皇 鳳溪凰躍 2691 2019-04-04 07:30:00

  漢軍大營,董卓軍帳

  “文優(yōu),吾打擊趙云之策卻是失敗了,沒想到帳中諸眾皆乃一丘之貉?!?p>  “竟然都一致附和張溫的主張,贊同為其請功?!?p>  “趙云不是鄉(xiāng)人出身么,為何會有如此良好的人緣?”

  由于以華雄擊殺之策失效,董卓徐徐回返營中,無精打采地向從旁最為倚重的文士說著。

  身材消瘦的李儒卻是略顯勢單力薄,站立一旁,倒是凸顯出董卓身軀的高大。

  經(jīng)歷望垣之困,其對李儒的倚重、信任卻是達到依賴的程度。

  此圍中,要不是李儒獻策,以筑壩蓄養(yǎng)河水,阻截羌胡,恐怕董卓不一定能安然返回。

  聞言,李儒卻是不動聲色,冷笑連連,陰笑道:“將軍,其實這并不關(guān)乎趙云的問題?!?p>  “諸眾之所以附和張溫,給其入朝請賞,縱橫涼地,大敗東羌先零是一部分?!?p>  “實際上,主要因素卻是趙云身后的后臺,前車騎將軍皇甫嵩?!?p>  隨著一席話語落下,董卓忽然拍案而起,才瞬息聯(lián)想明白。

  “是極,是極矣!”

  “當初趙云前來投軍時,皇甫老賊聽聞其領(lǐng)導(dǎo)鄉(xiāng)勇斬首了數(shù)十名羌人首級而來!”

  “便寄予了厚望,編制在身旁,作為親衛(wèi),進悉培養(yǎng)。”

  “亦不是皇甫嵩曠日無功,被卸職押解進京?!?p>  “怕是如今以趙云的功績,其在力保一番,恐怕仕途真會平步青云啊!”

  眼見自身的一番分析,便讓董卓瞬息茅塞頓開,李儒也不由會心的笑了。

  緊接著,繼續(xù)道:“所以,主公,袁滂,張溫之流,不過是看在皇甫嵩的薄面上,順水推舟,為其送上一番功名而已?!?p>  “實際上,以趙云的出身,想要在朝中立足,何其難也?”

  聽聞后,細細沉思一番,好似已有對策。

  董卓與李儒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面帶一絲冷笑。

  ······

  接下來的時日里,漢軍屯駐大營,進行休整,清楚連日來對羌胡作戰(zhàn)的疲憊。

  這日,趙云巡視營中,張大牛,張二牛從旁護衛(wèi),視察兩千騎士的訓(xùn)練情況。

  行走在軍營內(nèi),耳聽著若有若無,激烈的對戰(zhàn)搏斗聲,卻是不由連連點頭。

  這一刻,趙云終于感受到,果然精兵都是從殘酷的戰(zhàn)爭中磨煉而出的!

  這數(shù)月來,這支兩千余眾的漢騎,從最初的五百余眾,發(fā)展起來,是多么的不易。

  同樣,也在趙云的領(lǐng)導(dǎo)下,他們憑借自身勇武,掌中刀劍,縱橫涼地,大破羌胡。

  “屯長,鄙知錯了,饒過小人吧,下次在不敢犯!”

  聞言,身材體壯,面向忠厚的一員屯將,耳聽著這名犯錯軍士的求饒之言,不由面露狠厲之色,冷冷道。

  “哼,吾大漢將士應(yīng)當皆是強悍之卒,軍紀嚴明,有功必賞,有罪必罰?!?p>  “上陣不畏生死,不做潰卒,勇猛殺敵,捍衛(wèi)大漢尊嚴?!?p>  “可如今你卻貪生怕死,畏懼軍法的嚴懲,如此總總,何德何能,能夠成為大漢精銳之士?”

  “左右,拖下去,按照軍法處置,重責(zé)百余杖?!?p>  “屯長,饒命,饒···”

  只是,任由這軍士如何求饒,屯將卻也不動聲色,依舊面露嚴肅,不為所動!

  隨著這員犯錯小卒被左右軍卒冷酷拖了下去,執(zhí)行嚴峻的軍法。

  一屯其余之士眼見屯將治軍如此嚴謹,也不由為之一動,再也不敢心存僥幸之心。

  此時此刻,走到附近的趙云卻是將這屯將的一番訓(xùn)斥話語,完完全全的聽全。

  不由暗暗道:“這席話,竟然出自這員屯將之口?”

  “大牛,此屯將是何人,你前去召見他前來,告知本司馬有事咨詢。”

  “諾!”

  一聲吩咐,張大牛毫無猶豫,應(yīng)諾以后,便大踏步前去。

  由于最初的四百軍卒是皇甫嵩從軍中所補充,故而其數(shù)名屯將也并不是趙云所任命。

  故而,雖在涼州縱橫許久,卻也未認識所有屯將。

  等待片刻,張大牛徐徐將這員治軍嚴謹?shù)耐蛯У礁啊?p>  旋即,屯將拱手抱拳,施禮道:“趙司馬,鄙正在訓(xùn)練軍士,不知召見,可是有何要事?”

  “呵呵!”

  “也無要事,只是本司馬適才正巡視而來,卻是聽聞了你訓(xùn)斥犯錯軍卒的一席話語?!?p>  “云倒是極為感興趣,卻是召見你,認識一番?!?p>  聞言,緩緩思索半響,趙云卻是呵笑一聲,徐徐道。

  耳聽司馬之言,這屯將也不在猶豫,恭敬稟告著,其言行之間盡顯禮儀,卻是唯有任何逾越的地方。

  “鄙姓徐,名諱榮,字國興,遼東襄平人,現(xiàn)居軍中屯將。”

  短短的一句話語,屯將便自報家門,讓趙云知曉其名諱。

  可此刻,趙云聞聽,腦海里卻是猶如炸鍋般,暗暗道:“徐···徐榮?”

  “他就是史上那位梁郡破孫堅,滎陽破曹操的名將徐榮?”

  要說為何趙云會對徐榮如此驚訝,主要是其戰(zhàn)績實在是強悍。

  徐榮,原史上是遼東襄平人氏,后遷徙玄菟郡,隨后不知何原因,投入了董卓麾下。

  卻是成為了西涼軍中的一員,在董卓進京后,受封為中郎將,位高權(quán)重。

  雖然史書對徐榮的記載不多,可其能力卻是毋庸置疑。

  其先,在西涼諸將出關(guān)劫掠梁郡時,徐榮便在其東領(lǐng)軍擊潰孫堅,使其大敗。

  孫堅的戰(zhàn)績有目共睹,其無論勇武還是統(tǒng)軍,都極其強悍的。

  可就是如此一位人物,卻敗在徐榮之下,由此可見,其能力不遜。

  緊隨其后,在董卓焚燒京都洛陽,遷都長安時,曹操領(lǐng)軍追擊,卻萬想不到,徐榮竟然伏兵于滎陽。

  一戰(zhàn)大破曹操,此戰(zhàn)也差點讓曹操殞命。

  接連大敗三國兩大集團的奠基人,徐榮能力可見一斑?

  可惜,就是如此的一員大將,卻在董卓被設(shè)計殺害后,在領(lǐng)軍抵抗西涼軍反攻長安的戰(zhàn)役中,死于亂軍。

  不得不說,這莫不是一件惋惜之事。

  值得一提的是,徐榮治軍嚴謹,極為擅長練兵。

  如若要說,高順是漢末攻城悍將,那徐榮無疑是極擅于防守的將領(lǐng)。

  只是,正是這樣一名悍將,趙云前世翻遍三國志,卻都未找到其單獨的傳記,實是悲哀??!

  同樣,徐榮戰(zhàn)死也頗為惋惜,擁有極強的能力,卻還未發(fā)揮出應(yīng)有的實力,便戰(zhàn)死沙場。

  震驚過后,趙云也緩緩回過神,詢問著:“徐屯長,本司馬有一事不明?!?p>  “既然你祖籍遼東,那為何會千里迢迢,奔赴涼州,抗擊羌胡呢?”

  的確,由于徐榮缺乏應(yīng)有的史料,其前半生的事跡幾乎是一片空白,壓根無從考證。

  所以,趙云也急于了解徐榮的生涯。

  聞言,徐榮依舊面無表情,恭敬回答著:“稟告趙司馬,鄙會前來涼州戰(zhàn)場?!?p>  “也與段太尉有關(guān),當初其領(lǐng)軍西征西羌,東羌等叛亂時,曾覲見天子,面向全國征召義士?!?p>  “當時,榮也正為少年,熱血沸騰,也辭別家鄉(xiāng),千里迢迢,奔赴涼州,投入軍旅?!?p>  “隨后跟隨平定羌亂,前后共經(jīng)歷一百八十余戰(zhàn),皆在段太尉的領(lǐng)導(dǎo)下取得大捷?!?p>  “由此,各地羌胡皆被打殘,羌亂由此消沉,宣告平定!”

  “可惜,卻因涼州三明被調(diào)入京城,或者已然故去,羌胡卻也逐漸開始死灰復(fù)燃也。”

  只說,徐榮提到追隨段熲時,這員鐵血志士卻都不由流露出真情,懷念著那位曾經(jīng)縱橫涼地,威震羌胡。

  以鐵血手段殺得羌人膽寒的名將。

  由此可見,段熲以鐵血之力,殺出了大漢軍威,也讓武人以此為榮!

  ps:徐榮的字未有記載,所以杜撰為“國興”,說明一下。

  其實徐榮也算是漢末一顆璀璨的將星了,只是不知什么原因,無論是三國志還是后漢書,都沒有單獨的列傳,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種可惜。

  所以,在書里,我想改變一下徐榮的人生,讓他不這么盡快的戰(zhàn)死,早早的籍籍無名死去,可以追隨趙云,揚名天下。

  徐榮,也算是我比較惋惜的一員名將了。

  

鳳溪凰躍

ps:新書期,還請繼續(xù)投推薦票,收藏。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