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趙為皇

第二十二章 京觀筑靈武

三國趙為皇 鳳溪凰躍 2291 2019-03-31 19:46:44

  山洪伴隨著陣陣沖擊聲,由高漸下,迅疾猛進,直入谷底。

  一時,林立的大帳,亂做一團的羌人卻宛若脆弱的稻草般,倒在洪流中,毫無反抗的力量。

  這便是世道,大自然之力,永遠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

  火策,水攻等都是借用世界之力,前來取得勝利。

  隨著洪水侵襲,羌胡本就因酋豪陣亡,慌亂異常,毫無章法。

  此時,壓根便未有羌將能夠組織部眾,抵御山洪的襲擊。

  “砰砰砰!”

  一陣陣沖擊聲沖擊著谷底,卻是導致無數(shù)的羌人無從倒閉,逐漸淹沒在大水中,失去了應有的知覺。

  此刻,山峰上,數(shù)千漢軍將士早已披甲豎立,整裝待發(fā),隨時準備出擊。

  白袍戰(zhàn)甲,渾身染血的趙云也憑借自身武勇,殺出了羌人重圍,終至回歸。

  “這···山洪竟有如此洪荒之力?”

  “我軍行此毒計,卻是否太過狠?”

  從上望下觀測著,雖此策出于自身,可眼見山洪所帶來的總總破壞殘忍之力,趙云卻還是不由心生憐憫,嘆息著。

  話音落下,一旁的趙泉便神情嚴肅,冷冷道:“阿云,不用如此悲天憫人!”

  “你可忘了,數(shù)月前羌胡攻破郿縣,可是如何對待大漢民眾的?”

  “無恥羌人,皆乃一丘之貉,死不足惜!”

  瞬息間,趙云不由望向從旁的趙泉,親眼所見,其面部冷淡,遍布猙獰之色。

  一時,其卻是觸動了,他卻還未弄清楚為何羌漢之間,會有這么深的仇恨?

  其實,羌漢矛盾自光武開國起便一直延續(xù)存在。

  由于羌胡連連叛亂,致使涼州不穩(wěn),如若規(guī)模較大,各地無法征調(diào)軍卒平叛。

  朝廷便會以從內(nèi)地各郡發(fā)布征召令,號召各州郡的義士參與到羌亂中。

  其中,常山真定便涌現(xiàn)出眾多義士紛紛****羌亂,當然也包括趙家村。

  只是,在平定羌亂的戰(zhàn)爭中,卻是免不了犧牲。

  一來二去,羌漢間自然積展著不可調(diào)和的仇恨,矛盾。

  這也有涼州漢人官吏欺壓境內(nèi)羌人,羌胡不堪忍受,連年叛亂的原因。

  總之就是,雙方之間如今已然是身死仇敵的地步。

  趙云之所以有悲憫的態(tài)度,主要還是其來自后世,雖以融入世道數(shù)年,可卻還未完全適應。

  對現(xiàn)代民族團結(jié)的觀念還未散去,很難接受羌漢間的仇恨矛盾。

  在加上原本趙云的本性便不是喜好肆意殺戮。

  初次遭遇總總慘狀,卻是還未轉(zhuǎn)換過來!

  畢竟,以往的戰(zhàn)斗都是體現(xiàn)在戰(zhàn)場之上,互相廝殺著,與如今的卻是另一種情況。

  不過,眼見趙泉臉上盡顯決然之色,卻是在細細體會著。

  其間,從旁的武官都尉傅燮也未作聲,依舊面色剛毅,佇立在原處,未發(fā)一語。

  傅燮,其忠于朝廷,只要羌胡威脅到大漢在涼州的統(tǒng)治。

  他可以猶如皇甫嵩那般,對黃巾軍大開殺戮之心。

  ······

  次日天明,天光放曉

  黑夜逐漸遠去,猶如兇猛般的洪流也逐漸褪去,漸漸趨于平靜。

  只是,如今的谷底卻是不足以一片狼藉來形容,林立的帳篷早已承受不住洪水壓力,被一沖而散。

  最為重要的,谷底水聲嘀嗒聲漸響,逐漸流淌著,其間卻是浮尸遍地,羌胡尸首遍布整個大水當中。

  總之來說,谷中的慘狀不足以言語來形容!

  雖此時略微有幸存的羌人躲過山洪的沖擊,正在四處奔逃著。

  可下一刻,漢軍士卒紛紛棄馬,結(jié)成步軍之陣,逐步在趙云的指揮下,向谷底殺來。

  之所以會棄馬而攻,主要是由于山洪才剛剛褪去,谷中淤泥松動,洪水漸流。

  這情勢卻是不適合以騎士發(fā)動進攻。

  “將士們,瞄準幸存羌卒,發(fā)射!”

  狂奔至谷底,趙云掌中銀槍一揮,便下令漢軍士卒,彎弓搭箭,向谷中掃射著。

  經(jīng)過一夜的深思,其心性已經(jīng)開始發(fā)生轉(zhuǎn)變,沒有了先前的悲天憫人,逐漸接受了如今的身份。

  對付異族,絕不能心存仁慈!

  號令傳下,張二牛率先持弓,領(lǐng)導漢軍弓箭手上前,紛紛持弓而立,瞄準著。

  “放!”

  下一秒,隨著箭矢射出,遍布上空的箭矢便接踵而至,直直落入谷中。

  轉(zhuǎn)眼間,箭矢所至,卻是掀起一陣腥風血雨,無處躲藏的羌人只能忍受著在箭雨中掙扎著。

  “啊,??!”

  此起彼伏的嘶吼聲徐徐響起,鋒利的箭矢猶如一根根奪命的幽魂,射穿一名名羌胡身軀。

  一時,羌人中箭倒地,血與水卻是逐漸交合在一起,染紅了谷底的山洪之水。

  隨著漫天的箭矢所過,羌人的生存空間也遭到壓制。

  箭雨過后,軍司馬趙云手持銀槍,高吼著:“全軍,攻擊,斬盡羌胡,平定叛亂?!?p>  一聲由外而發(fā)的響亮聲,透徹著無盡的威勢,漢軍士卒一齊而攻。

  亂軍中,趙云揮舞銀槍,沖殺在前,領(lǐng)軍入谷,長槍雷動,將幸存的羌胡一一掃落。

  一番清掃下,漢軍將幸存羌人進皆斬殺,無一活口!

  富平、靈武谷一戰(zhàn),以趙云詐降、水攻之策,全殲數(shù)萬羌胡,重創(chuàng)先零羌。

  此戰(zhàn),可謂在次打出了漢庭在涼州之地的軍威。

  很顯然,此役一旦結(jié)束,日后各地羌胡叛亂的頻率必將會大幅度降低。

  戰(zhàn)役結(jié)束,傅燮準備領(lǐng)軍回返安定,向朝廷,天子稟告此次大捷,以振奮己方軍心。

  只在現(xiàn)今,趙云卻是獻策道:“傅都尉,依云之見,我大漢此次既取得如此大勝。”

  “是時候該運作一番,震懾涼州諸胡,讓其在斷然不敢小覷朝廷,臣服在大漢兵威之下!”

  聞言,傅燮愕然,徐徐問著:“賢侄,不知你有何策?”

  “都尉大人,云已經(jīng)知曉,在廉縣北部,靈武谷西北方向,有一小廟,名為靈武古廟?!?p>  “既以取得靈武大捷,我軍何不效仿皇甫將軍,聚羌之尸,以筑京觀,震懾涼州諸羌胡,以懾大漢威勢?!?p>  一席話語,趙云卻是陡然提出筑京觀的方案,在場諸將皆神色一震,面色略顯欣喜。

  京觀,是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一般為震懾敵軍,以提升己方軍威,而產(chǎn)生的一種手段。

  在當初平定黃巾時,攻破下曲陽,皇甫嵩也曾下令斬殺十余萬黃巾軍,以筑京觀。

  諸將在聞聽筑京觀之策后,之所以亢奮,也是由于在筑成后。

  日后無論這京觀是否會落寞,消逝,可參與此戰(zhàn)的趙云以及諸將,卻都會名留青史,永世受后世民眾敬仰。

  這莫大的榮譽也驅(qū)使著諸將的內(nèi)心。

  ······

  隨著深思熟慮下,傅燮漸漸也接受了趙云筑京觀之策,隨后暫時領(lǐng)軍撤至廉縣休整。

  另一方面,也加緊遣眾緊急前往漢都雒陽,面見天子劉宏,向其稟告筑京觀的方案,請求批準。

  

鳳溪凰躍

ps:新書求收藏,推薦支持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