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殺人于無形
破虛眼!
“人類:方林
實力:極限武師
氣血:45000卡
力量:39000牛
精神:500赫
絕技:琴瑟和鳴”
當看方林屬性里出現的精神一欄時,王巖都有些驚訝,對方竟然有高達五百赫的精神力!
要知道王巖可是開著外掛的,而對方也能有這么高的精神力,純粹就是天賦異稟了。
精神力超強,氣血力量又很高,方林真正的實力絕對可以排進全球武師榜前十。
王巖可以斷定,方林隱藏了很大一部分實力,就像他強大的精神力從來都沒有在外界展示過,如果王巖沒有破虛眼的話,掉以輕心,很可能會吃個大虧。
看見方林此時的形象,王巖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畫面就是,星爺的電影《功夫》里面的琴魔兄弟對戰(zhàn)三大高手的片段。
還記得當時第一次見以古琴為武器,六指琴魔撩撥琴弦化出刀光劍影,殺人于無形的場面,尤為震撼。
沒想到來到這個世界,自己竟然有機會身臨其境的體驗這么一場戰(zhàn)斗,不得不說也算圓了少年時代的夢想。
再者王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看書,各種書籍都看,唐詩宋詞自然也略懂一二。
當聽到方林介紹要彈奏《春江花月夜》時,成功引起了王巖的好奇心。
因為這首詩太出名了。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唐代是詩人輩出,神仙打架的時代,詩仙太白詩圣杜甫,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等等,哪一個不是千古留名的大文豪?
他們留下的詩詞數不勝數,文學造詣即使是千百年后的現在,又有何人敢與之匹敵,而這首詩能流傳千古,突出重圍,被后世稱贊為孤篇蓋全唐,可見其文學造詣達到何等高度。
當時王巖讀這首詩時已經尤為震撼,欲罷不能,所以專門找了他的古箏古琴曲來聽。
現在方林說要彈奏這首曲子,王巖能不期待?
王巖盤坐在地,對著方林說道:“那好,洗耳恭聽!”
他很好奇這首極盡優(yōu)美的曲子,又會成為怎樣一種殺人的武器。
方林手指纖長白嫩,絲毫不像是練武者粗糙的手掌。
只見他輕輕的撥動琴弦,開始了第一段“江樓鐘鼓”的演奏。
琴音響動的那一瞬間,整片天地都安靜下來。
臺下觀眾都驚奇的發(fā)現熾烈的陽光暗淡下來,會場范圍之內仿佛與外界隔絕,進入一個奇妙的空間,這里的時間已經不是上午,而是傍晚。
會場也不再是中州生存區(qū)外的陸地上,而是來到了漁歌唱晚的江邊。
簡單幾個音符就將這個小天地的時間空間轉換,簡直驚為天人。
就連見多識廣的馮坤都對方林表示贊許,更別提那些從未見過的普通觀眾了。
琴弦撥動,模擬鼓聲開場。
漸漸的耳邊竟然有了潮水起伏,江水拍岸的聲音,緊接著風也有了,帶來了清涼,也帶來了無比真實的水腥味。
緊接著,旋律變得有些輕快,如江上輕波,優(yōu)美而流暢的旋律展現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陽晚照的安詳景色。
所有的觀眾都興奮的看著周圍的一切,明知是虛假的,但感官告訴他們卻是那么的真實。
在這個危險的時代,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見過如此美妙的場景,他們興奮的甚至想跳進那江水中扎個猛子,肆意的玩耍。
王巖也沉浸在這奇妙的幻象之中,他站在擂臺上,又像是站在江邊,有些不怕人的小魚小蝦甚至還在他身邊游蕩跳躍。
一輪夕陽倒影在江水之中,將天地染紅,而一輪明月卻已掛上東方的夜空。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潮連海,月共潮生。
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
王巖聽曲的同時,精神力外放,將整個會場都遮蓋在內。
然而什么危險也沒有,此時僅僅是曲子,里面沒有夾雜任何精神之類的攻擊。
接著方林手指輕盈,閉上眼睛接連彈奏了“月上東關”“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云深際”“漁歌唱晚”等幾個曲段。
琴聲悠揚動人,場景驚嘆壯觀。
月色萬里,江水漣漣。
一個又一個場景的變幻,美輪美奐。
無形中很多人都著了迷,他們或興奮的跳躍,或開心的大喊,仿佛真的進入了那個曲中的世界,將自己與現實世界割裂。
王巖搖搖頭,不得不感嘆,方林的手段果然詭異超凡,讓人不知不覺間著迷,分不出真假,他們的喜怒哀樂基本已經全部被方林給控制了。
臺下的觀眾受到的影響其實是最小的,而處于攻擊目標的王巖,首當其沖,比他們受到的刺激要大無數倍。
曲目已經聽過一半的他能夠真切感受到,那層詭異的精神侵襲,如潮水般,如清風般,一點一點在滲透王巖的精神防線,不斷試圖撩撥調動他的情緒。
那花香,魚動,水流,漁歌,甚至是皎潔的月光,仿佛都成了殺器,從四面八方向王巖涌去,只要你傾聽,接受,就給了他侵入自己神魂的機會。
看似和諧美好,其實暗流洶涌,危險至極。
琴聲一轉,有些低沉。
只見一個個美艷的少女少婦,憑空出現來到每一個觀眾面前,月色之下她們神色幽怨,迷惘,他們在思念離人,游子,又或是那些逝去的親人。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
思婦內心無限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
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不覺間,已經有不少觀眾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已經開始抽泣淚流滿面。
甚至悲到痛處,很多人都哭到失聲,昏迷過去。
連王巖都驚出一身冷汗,因為在剛才的那一剎那間,他分神了。
因為他在那些思婦之中,仿佛看到了那個永遠無法忘懷的她!
青顏,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