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這么一說,張飛還以為諸葛亮是瞧不起張飛,不由大急,說道:
“兄長這說的是什么話,些許小事,為何麻煩的,就交給俺張飛了。兄長直管將口信捎來,把書信封好,俺必定為兄長辦妥,要是那鄧忠不識相,俺就算孤身一人,也順手將其捉來,送到兄長的帳前,待兄長發(fā)落?!?p> 張飛當然一口應(yīng)承,不管這事該怎么搞,至少答應(yīng)了下來再說。張飛甚至還伸出黑黝黝的大手,想快點拿到諸葛亮所說的書信。
諸葛亮看到這么急躁,不過總算是一改前態(tài),至少會主動想要立功了。諸葛亮無奈地苦笑了一聲,轉(zhuǎn)身從案桌上抽起了一張泛黃的蜀錦織布,遞給了張飛,說道:
“翼德,信就在這,給你,你也不懂,誰讓你不識字,到了綿竹,翼德只須跟鄧忠說按計行事四個字即可,其余的不必多說。此事事關(guān)重大,爾務(wù)必重視用心,切記莫誤了陛下的大事?!?p> 從小到大,張飛就沒一件事不搞砸的,張飛是那種什么事情到手,難易皆可,終會搞砸的人。但要論信任度,諸葛亮還真的很相信張飛,這也是之所以選擇張飛的緣故。
事有不密,反受其害。
“知道了,兄長忒是啰嗦,俺老張這就出發(fā),前往綿竹,快馬加鞭,不日即可到綿竹。俺這就告辭,兄長就等俺的好消息吧。”
張飛接過書信,的確如諸葛亮所說,反正也看不懂,干脆直接往懷里塞,就頭也不回轉(zhuǎn)身出了營帳,直看得諸葛亮又一次無奈地搖搖頭,只剩下苦笑,這張飛張翼德真是個粗人。
讓張飛干這種送信的事兒,須得學(xué)會穿針引線,銜接各方,也是為難張飛了。諸葛亮甚至都料好估計張飛會連城門都進不去,更別談送信成功了。
當劉禪等人回到軍營的時候,張飛果然如先前所說,來不及跟劉禪辭行,就已是快馬出了軍營,前往綿竹而奔去了。
然而少了張飛的鬧騰,劉禪并沒有時間空閑,一回到軍帳,就有軍兵前來通報,說是軍師諸葛亮求見,劉禪只讓軍兵快請,剛剛加封完畢,諸葛亮這么年輕就像其父一樣當上丞相,劉禪還真怕諸葛亮恃才而驕,開始作妖。
自古多少天才都敗于自傲。
劉禪都已想好了,倘若諸葛亮進了營帳之后,要是大談特談如何治國理事,那劉禪還真得重新考慮是否該重用培養(yǎng)諸葛亮了。俗語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很多事情存在就是合理的。諸葛亮還太年輕,對于國事不太了解,要是現(xiàn)在開始指手畫腳,那就是屬于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了。
要是兵事,劉禪可以放任諸葛亮盡力去施為,給予足夠的信任。畢竟諸葛瞻是將才,諸葛亮出身于諸葛氏,耳濡目染,就算不行,也不會差到哪里去。但朝堂的事,劉禪還是希望諸葛亮能明白丞相是劉禪給的,劉禪能給,自然也能收回去。
就在劉禪內(nèi)心風(fēng)雷光電的時候,諸葛亮卻一臉平靜地進了軍帳,先是一禮,后才開始說正事,道:
“陛下,臣剛才已將翼德派往綿竹送信,依臣看來,有鄧艾在手,收復(fù)綿竹宜早不宜遲,故而前往綿竹送信,可事先反間綿竹的魏軍,使綿竹守將鄧忠受人詬病,被猜疑鄧忠與鄧艾聯(lián)手通敵,已暗中投靠于我蜀國。”
“翼德魯莽,胸中無謀,此次送信必是無法秘密而行,不過也好,虛虛實實,效果才是最佳的。只是我軍恐怕還得早日起行,順勢而為收復(fù)綿竹,順便也可接應(yīng)翼德,免得翼德有失。臣特地前來,主要是請罪,臣自作主張了,派了翼德送信,用人唯親?!?p> “但臣一片忠心,還望陛下息怒,早些做出定奪,揮軍前往綿竹,收復(fù)失地?!?p> 諸葛亮說罷,卻是又跪了下去,不比張飛的大大咧咧,諸葛亮讀過的書多了,明白伴君如伴虎,縱是劉禪再怎么隨和,那也是君主,君主之禮切不可廢,也不可越。
現(xiàn)在的諸葛亮名頭上已是丞相,丞相可是總攬文武兩事的,然而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還是得看劉禪對諸葛亮的內(nèi)心印象。畢竟官職高低不代表什么,說不定是劉禪念在諸葛瞻等一門忠烈,為表優(yōu)待,做給他人看的也有可能。
諸葛亮如履薄冰。
劉禪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余了,想得太多,過份擔心了。諸葛亮不愧是有謀有略之人,懂得分寸,不是那種膨脹之人,就連派了張飛送信這事都得拿來向劉禪請示,可見諸葛亮也想知道劉禪是不是仍然只愿讓諸葛亮管軍事,要知道朝堂之上,要么為文臣,要么為武將,沒有第三條路可選。
想要總率文武,那只有陛下劉禪一人而已。
諸葛亮拎得門清。
“哦,翼德前去送信,事關(guān)軍是,理應(yīng)歸軍師所管。這有什么不妥當?shù)模劣谌稳擞萌艘坏?,不論親遠,唯才而用。只要軍師覺得翼德能夠信任,那讓翼德去做,也是無可厚非。今后,還望軍師多多提拔人才,要知道親近的家族里可能會有人才,但一些寒門也許會有意外,出一些奇才也是不足為奇?!?p> “我蜀國要發(fā)展,無論是什么人才,都是急需要的,當然主要還是看我等能不能用得好,人盡其用,方能盡收其心。還有,何時起兵前往綿竹,收復(fù)失地,孔明你是軍師,這些皆你來做決定。朕也只是這次親征,往后很多時候都不在軍中,軍中用兵,始終要靠軍師的。”
劉禪沒有直接往諸葛亮的身上談事,而是將任人用人的底線和原則說了出來,不管顧親也好,哪怕寒門也罷,只要有才,那就得用上,讓人才發(fā)揮出來。對于諸葛亮的懂事,劉禪還是很滿意的。
在劉禪眼里,諸葛亮文韜武略都行,但劉禪希望諸葛亮在軍事這邊有建樹,至于內(nèi)政方面,讓諸葛亮來做,肯定能做好,但內(nèi)政的人才,劉禪還是覺得蜀國早晚不缺的,實在不行就自己培養(yǎng)一些就是了。
能征善戰(zhàn)、開疆擴土的軍師,才是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