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我的華娛時光

9、備考

我的華娛時光 寉聲從鳥 2016 2020-03-05 01:50:00

  卍只是給了一個目標,他的目的就是恢復傷勢。

  有目標是好的,但只有目標是不行的,得想辦法實現(xiàn)它,而實現(xiàn)的這個過程就得自己來,而且要命的是時間緊迫,不然不知道哪天命就沒了。

  唉,困了,先睡覺,現(xiàn)在首要的是考上大學,這些以后再考慮,急也不再一時。

  第二天。

  早晨醒來,蘇浩依舊晨練、洗漱、上學。

  下午放學回家,寫完作業(yè),卍把蘇浩拉倒他的識海道:“蘇浩,我找了一些文學系藝考影片分析的參考書和影片,我把參考書和影片的目錄給你,你抓緊時間看一遍。

  有點多,但不要緊,你只要看一遍,我就能記錄下來,到時你需要什么,我告訴你?!薄?p>  卍現(xiàn)在為了蘇浩藝考的事可是非常用心的。

  蘇浩聽了卍的話道:“嗯,我看看都是什么?!薄?p>  腦中出現(xiàn)一張目錄名單,蘇浩看著卍給的目錄,發(fā)現(xiàn)需要看的還真不少。

  影片分析課程參考書:《電影是什么》、《電影的元素》、《電影的語言》、《電影美學》、《電影和導演》、《電影的創(chuàng)作過程》……

  影片之中國影片:神女、馬路天使、漁光曲、小城之春、黃土地、紅高粱、悲情城市、活著、秋菊打官司、頑主、霸王別姬、喜宴……

  外國影片:巴|黎最后一班地鐵、飛越瘋?cè)嗽骸⒚纜國往事、天生殺人狂、暴雨將至、郵差、燃情歲月、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還有就是特別單列出來的,今年上映的中外影片,如: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飲食男女、重慶森林、東邪西毒、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獅子王、真實的謊言。。。。。。

  今年是一個電影大年,中外好電影集體爆發(fā),所以考試很可能選其中的影片。

  紀錄片:《話說長江》、《望長城》、《最后的山神》、《龍脊》、《流浪BJ》……

  蘇浩:“這么多呀,書籍可以買到或借到,電影近幾年的也能看到,以前的怎么找呀?”。

  卍:“找不到的就不找了,你媽學校圖書館里肯定收藏有以前的電影雜志,把雜志里寫的全看一遍,應(yīng)該就夠了。

  而且影片分析課程參考書應(yīng)該有,你去找找看?!?。

  蘇浩:“好,我去找找看?!薄?p>  說完蘇浩就去行動。

  ......

  大學圖書館,分為圖書閱覽室和借書室兩部分。

  但不管你是讀書看報還是借閱書籍都需要圖書證,而圖書證是給在校人員辦里的,外人想進圖書館需要學校證明,所以蘇浩想進河大圖書館需要老媽幫忙。

  晚上,吃了晚飯,妹妹蘇悅回房間寫作業(yè),蘇浩和老媽坐在客廳看電視,蘇浩對來媽說;“媽,你還記得我和你說的考藝校的事嗎?”。

  李素素看著蘇浩問道:“嗯,記得。怎么了,有事需要媽媽幫忙,是需要錢嗎?”。

  蘇浩忙說道:“不是要錢,我是想進河大圖書館查些資料,而且次數(shù)不定,想請您幫我弄張圖書證。”。

  李素素:“那你拿我的去吧,干嘛要辦一個,費時費力,我把我的給你,到時我和圖書館的老師說一聲就行了。”。

  說完李素素就要起身去找。

  蘇浩拉住起身的老媽:“媽,不行的,圖書館有好幾個老師,不能每次遇見不同老師都得讓你過去一次,而且我次數(shù)不定?!?。

  李素素面露疑惑:“那你的意思是要辦張圖書證?”。

  蘇浩看著老媽說道:“我是想辦一個臨時的,就我藝考前這段時間用,不需要多正規(guī)?!?。

  李素素說道:“行,今天周四,這個星期是大周末,你周六上午和我一起去學校,我領(lǐng)你去辦一個?!?。

  大學周六上午還是要上半天班的,正好蘇浩辦圖書證,蘇浩立馬答應(yīng)。

  周六去河大辦了臨時圖書證,蘇浩就借了一大堆資料拿回家,閱讀了解學習吸收。

  從此蘇浩更忙碌了,白天在學校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晚上看藝考資料,周末去看電影。

  說起這個年代看電影這個事,第一種方式就是進電影院,但進電影院看電影,對于普通市民來說有點貴而且電影院放的電影也不好看;第二種方式就是電視上不定時放電影,但這個隨機性太大;第三種方式就是進錄像廳看。

  到錄像廳看電影,這可以說是75、80后這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錄像廳始于七十年代后期,國內(nèi)興起于八十年代末,盛行于九十年代初期,九十年代末期衰落,進入新世紀就徹底消失了。

  在整個90年代成長起來的人,沒幾個不熟悉錄象廳的。

  后世看來,錄象廳極可能是僅次于網(wǎng)路下載的最傷害電影的方式。

  但也是一度最容易讓這時的青年獲取群體愉悅的方式。

  為90年代的中/國寫電影史的人會很尷尬,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們真正見識到作為娛樂的電影,是從錄象廳開始的,而錄象廳,多少是有點“不登大雅之堂”的。

  錄象廳散落在全國的大中小城市和縣城,多見于車站、影院、文化宮、或?qū)W校周圍。

  大多改建自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樓房,甚至街邊的普通民房,幾十平米,能坐50-60人,基本相當于一個教室。

  座位都可能是從單位或?qū)W校禮堂退役的連體***園里最常見的那種),木頭的,還有空隙,坐久了胖一點的哥們兒屁|股上的肉都分層了,時不時的就能看見前后左右的某位觀眾側(cè)側(cè)身子,緩解一下臀|部的壓力……

  這時的人樸實,大家沒有太多講究。

  條件如此簡陋,可大家都咬牙堅持,到了周末,學校、單位、工地放假,座位不夠了,老板還體貼的準備數(shù)只小板凳放在過道上,去晚了也沒關(guān)系。

  如果你到一個營業(yè)場所,問道:有沒有地方了?回答“沒有”。

  那肯定不是錄像廳老板!

  為了讓群眾們共享精神文化食糧,他甚至會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后來的同志們。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