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起來,飯桌上余秋說自己要離開,溫遠卓等人不斷挽留,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這么年輕的高手不做自己的乘龍快婿豈不是遺憾。
溫家的熱情讓他推脫了許久,最后還是在溫秀的勸說下不再繼續(xù)挽留。既然離開已是必然,他們就十分熱情的幫他整理包裹,原本救他之時他只有一把劍,現(xiàn)在就多了一個大包袱,里面是些衣物干糧和水,最重要的是還塞了十幾兩銀子,行走江湖哪能少了銀子,沒錢那是寸步難行。
溫遠卓遞過包袱:“余秋兄弟,我們只能幫你的這么多,希望你不要推辭?!?p> 余秋哭笑不得,收了東西當然受之有愧:“這那能行,受您恩惠太多,實在無以為報?!?p> 溫遠卓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江湖男兒,何須在意那么多,不要忘了我們就好。”
余秋不再糾結,接過包袱:“那我就不客氣了,以后我一定會回來的,溫叔叔就不必送了?!?p> 雙方告辭一聲,余秋轉身剛要邁步,便聽到溫秀顫聲說:“余秋,記得我們的約定?!?p> 沒有回頭,他心中也略有不舍,語氣重如承諾:“我記得。”
溫秀看到那個男子手握三尺劍,背著行囊邁步離開,他瀟灑的沒有回頭,她卻打濕了眼眶,先前拉住她的兩次浮上心頭,此刻多希望他轉身再拉住她。
看著漸行漸遠的男子,溫秀仍舍不得離開,溫遠卓早就看了穿女兒心思,所以之前極力挽留,他嘆了一口氣轉身離開。
不知不覺已經(jīng)走出連城,這些天與溫家結下的情誼雖不是很濃,卻也意義深刻,亂世中也有這么好心的人實在難得,他有些感傷。
余秋準備前往玉河城,從小在西平城長大,根本沒去外面的他完全找不到任何地方,還好溫家告訴他玉河城怎么走,否則還真是一臉茫然。
他一路步行,溫家沒有給他馬匹,連城這種小地方馬是極為貴重的,溫家只有那幾匹,收了很多東西的他也理解溫家難處。
連城離玉河城不是很遠,大概走上四五天就能到,只是一個人未免顯得有些孤單。
……
……
江湖有各大門派,其中天下聞名的分別是西州的劍谷和逍遙樓,北川的清山,南寧的劍莊和溪山寺,還有中都的天武宗。
中都屬于南寧境內,處于三境交界地帶,是往來最密集的大城,天武宗是在亂世中建立的門派,因地理極佳,天武宗名氣十分鼎盛。
中都除了天武宗引得江湖人游歷,更有那天下第一的司徒武一直住在中都,司徒武久居天下第一數(shù)年,曾被先帝王賢封為武帝,成為江湖人武道的膜拜的對象,世人皆想一睹武帝的風采,可真正能見到的寥寥無幾。
天下武夫行走江湖大都是想闖出一些名聲,甚至想做到司徒武那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第一之位無人撼動,還會被編入史冊。
想達到司徒武這樣的高度確實很難,大部分人還是以武道巔峰為目的,達到天人境之后,恐怕想不名揚天下都不行,包括那早已名揚天下的魔頭荊寒,更想踏入天人境。
達到武道巔峰被天下人尊敬,娶上自己心愛的姑娘,逍遙自在一輩子,這是每個習武少年最初的夢想,到后來有些人越走越遠。
此去玉河城沒有什么目的,純粹只是因為萬花院即將舉辦的比舞大會,會有很多人去,想著自己能不能看到那些高手。
之后準備去南寧王朝的南寧境內游歷一番,還要去北川看看,既然已經(jīng)踏入江湖,報仇之余當然要看看各處風光,見識不同的的江湖友人。
“嘎吱”余秋踩在枯枝上,不去理會腳下繼續(xù)前行,又踩在未腐爛的殘葉上,干枯樹葉發(fā)出清脆的斷裂聲。
這兩天他一路走,一路練劍,劍斬大樹或石頭,搞的塵土飛揚,路過河邊斬溪水,驚的魚兒四散逃亡,看到野生兔子都要沖上去動用武罡境實力,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還能練練手,越發(fā)熟悉新境界的不同。
已經(jīng)走了快兩天,算算腳程應該還要走兩天,此時剛進一片樹林不久,天色已經(jīng)暗下來,找了處好地方,拾了些枯枝樹葉準備生火晚上過夜。
一境為,武罡境,御氣境,知意境,任意修到其中一種。
二境為其中任意兩種。
三境問天三種皆有,已經(jīng)沒有境界可習得,卻還有個天人境在頭上,稱為問天。
他一路上都是在思索這境界的玄妙,剛入武罡境,在感受武罡境玄妙的同時,也對其余境界充滿好奇,還有那武道巔峰天人合一的境界,究竟是什么。
坐在火堆旁,簡單吃過晚飯,望著旺盛的火焰,又想起了當年往事。當初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往往都是府中幾個人一起,秘密暗殺城中城外高手,由于境界低下,一般只負責處理一境以下的人物,其中也遇到過不少危險,最終他還是活了下來。
除了老余頭,他沒有和其他一境交過手,沒能感受到其余境界的厲害之處,這趟江湖路,更不知道如何為老余頭報仇。
思緒離現(xiàn)在越來越近,又想到那日林府大戰(zhàn),林成死的不冤,他居然也想去爭天下,只可惜他生不逢時,被李肅安排的明明白白。
這些年他們?yōu)榱殖砂抵星宄瞬恢嗌俨环乃娜?,殺的那些人不得不順從。西平表面上看起來百姓安居樂業(yè),擁護林成,卻不知道暗地里有多骯臟。
又想到老余頭的死,余秋拉回思緒,火光映照他的臉上,眼睛里是跳動的火苗,他沉默了一會兒,像是在發(fā)呆,隨后臉上盡是堅定。
……
……
西州大將軍府,楊曉正抱著書看的癡迷,一會兒哈哈大笑,一會兒又皺眉沉思。無名坐在一旁的石凳上翻弄著楊曉不看的書,看到楊曉杯中無水,便拿起水壺加了一些。
“無名啊,這本書中的故事甚是有趣,如同在另一個世界身臨其境,你要不要看看?”
無名不感興趣:“師父,你知道我不喜歡讀書,”
楊曉說道:“這可不是那些寫給貴婦千金看的宮斗或爭男人,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平凡少年闖蕩江湖,在江湖爭斗的漩渦中一路崛起,難道你就沒興趣?”
無名想了想似乎以前沒有看過這類書,他看的書幾乎都是楊曉看過的書,挑了那些精品才看一下,不過像這種故事類的還真沒看過,師父不斷夸贊這本書,他還是點頭答應了,說空了再看。
楊曉知道自己這個徒弟不喜看書,能答應看一本書已是不錯,他搖搖頭說:“無名啊,我怎么收了你這么個無趣的徒弟?!?p> 無名不答。
楊曉繼續(xù)說:“你從小就跟我,應該喜歡看書才對,怎么就喜歡習武呢?!?p> 無名說道:“師父是書圣,儒道天下第一,我是你徒弟不能搶了這個名頭,修佛修道不喜歡,那就試試做武道天下第一?!?p> 楊曉聽了覺得有幾分道理,又坦言道:“武道你不可能爭得過天下第一的司徒武?!?p> 無名說道:“總要試試?!?p> 楊曉搖搖頭,對這個木訥執(zhí)著的徒弟無可奈何,只好繼續(xù)看書。
無名才拿起楊曉給他的書看,楊曉剛準備看下一本書,李肅和何西洋不知道何時來到這方石桌,四人相坐。
李肅看著這位極愛看書的老人,正色道:“國師,接下來我們該如何?”
楊曉仍盯著書聲音懶散:“靜待時機即可,以后別叫我國師,我喜歡別人叫我書圣?!?p> 自從當年平定戰(zhàn)亂,楊曉被封國師,癡于讀書的他被天下人冠以書圣美名,但他曾經(jīng)地位顯赫,李肅等朝中大臣則是完全習慣了國師的稱謂。
他輔助先帝近二十年,天下安穩(wěn),當與先帝名垂青史,只是近幾年先帝離去,他放心把國事托付于楊曉??伤篮?,君臣情誼已盡,楊曉便帶著徒弟無名辭官離去游歷天下,無人敢說。
李肅哈哈大笑:“好好好,只是李肅不明白,靜待時機是指?”
楊曉把那頁折一角,抬頭望著李肅:“欲攘外必先安其內,西州內患不除,你如何站穩(wěn)腳跟,西平只是開始,玉河城乃至整個西州境也要肅清。”
李肅心中仍有疑慮,再問道:“李肅還有一事不明,西州境有劍谷和逍遙樓兩大派,為何只利用荊寒?”
楊曉喝一口水說道:“劍谷一派一心為證御劍之道,可御劍之道終究只是下乘,沒有利用價值?!?p> 李肅帶笑行一禮:“原來如此,沒有價值就清理了吧,不知朝爍此番游歷是否會有兇險,我擔心那白衣魔頭荊寒性情古怪,不易驅使。”
楊曉說道:“他不會有事的?!?p> 何西洋突然說道:“朝爍天賦不錯,武罡境可敵二境高手,相信此次歷練能突破到二境,那時候江湖上沒幾個人能威脅到他?!?p> 楊曉稱贊說道:“刀仙的徒弟果然非同一般,不如讓他和我一起讀書如何?”
武有武道天下第二的何西洋教導,文有儒道天下第一的楊曉教導,這份機遇得讓多少人羨慕。
李肅聽到這話十分高興:“哈哈哈,若是朝爍有您的教導,日后定能成為文武雙全的治國大才?!?p> 將來李肅統(tǒng)一天下,那李朝爍豈不是成了太子,更是文武兼?zhèn)?,作為師父的何西洋也替徒弟感到高興。
此刻的李肅真的想早點打下天下,帝王之位能者居之,他何嘗不想,先帝王賢德才兼?zhèn)渌o三分情面,可如今人走茶涼,他不出手別人也會出手,不過是大勢所趨。
看出李肅心思的楊曉說道:“李將軍別急,統(tǒng)一天下不容易,還須等待幾年。”
天下本就統(tǒng)一,又何來統(tǒng)一之說,一方石桌四個人,皆是天下翹楚,談論內容能驚天下,好像一切都是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