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興漢使命

第81章 博山之役

興漢使命 開先洞人 3605 2019-03-26 18:58:14

  裴元紹見冠軍縣四面起火,就知道以民房為依托進行巷戰(zhàn)的計劃徹底的破產(chǎn)了。

  當冠軍縣的城頭上響起了周瑜的琴聲之后,他就明白大勢已去了。

  為了保存實力,裴元紹下達了向博山方向撤退的命令。

  冠軍縣城在一片大火之中化為了灰燼。這是漢室大軍第一個用火攻抹殺掉的城池。

  南陽黃巾軍的根基,被周瑜這一把火給燒掉了。

  從此之后,周瑜在火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裴元紹帶著殘存的五千黃巾軍退到了博山縣城。

  這冠軍縣城的戰(zhàn)斗打得太慘烈了,很多人都在大火中犧牲了。

  據(jù)戰(zhàn)后北軍統(tǒng)帥部的軍史記錄:黃巾軍戰(zhàn)死兩萬人以上,孫策部九千余人投入戰(zhàn)斗,戰(zhàn)后能夠站著說話的不足三千人。

  殺敵一萬,自損八千。這還是北軍見勢不妙就放火燒城。要是按照正常的攻城手段,只怕后果會不堪設想。

  孫策得知黃巾軍主將裴元紹帶著五千人逃往博山之后,于是就主動請纓前往追擊進剿。

  朱雋不想讓老友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那裴元紹能夠臨危不懼,又有巷戰(zhàn)的勇氣,肯定是本領(lǐng)不凡。

  再加上與黃巾軍的戰(zhàn)斗到了這個份上,能夠活下來的都是百戰(zhàn)精銳。

  以孫策部的三千殘軍,根本就不足以應對五千精銳的黃巾軍。

  然而要是主力大軍進山圍剿,長賊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先不說,關(guān)鍵是軍糧轉(zhuǎn)運會讓北軍望而卻步。

  博山縣城是一座山中小城,易守難攻。那里可不是人海戰(zhàn)術(shù)可以奏效的。

  就在朱雋左右為難的時候,劉正建言說:“中郎將大人,如今裴元紹殘部逃入博山縣城。大軍進剿多有不便,不如讓興漢軍進山,也好做到慎始善終。打好這剿滅南陽黃巾軍的最后一場戰(zhàn)斗?!?p>  朱雋大喜說:“有平賊校尉出馬,咱們就高枕無憂了。本帥靜候佳音!”

  興漢軍一路攻擊前進,見博山的地勢居然比復陽還要險要三分,于是就喚來魏延、徐盛和陳到三人。

  劉正對他們說:“文長、文向,還有叔至。我叫你們來此,就是想聽一聽你們?nèi)绾芜M攻博山。博山城倚山而建,能夠投入的兵力非常的有限。只有最精銳的部隊,才能實現(xiàn)攻城的目標。我知道你們?nèi)齻€都不服氣對方,那你們就帶著各自的人馬攻城,誰的戰(zhàn)果最大,誰就是首功?!?p>  魏延一聽覺得自己人少吃虧,于是就說:“校尉大人,這不公平,徐連長擁有五百部眾,我和叔至只有一百人?!?p>  陳到卻說:“文長,校尉大人的安排,已經(jīng)是最公平的了。文向人多的同時,目標也是最大的,容易吸引黃巾軍的火力。再說了戰(zhàn)場之上哪里有什么公平,保全自己消滅敵人才是王道?!?p>  劉正冷冷的說:“魏連長,這樣的話我不想再聽第二遍。你們每個人的部眾,都是拿戰(zhàn)功換取的,而不是我心血來潮隨便弄出來的。想要編制沒有問題,得拿戰(zhàn)功來換。而不是覺得自己是個人才,寸功未立就理直氣壯的要官階要編制!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都好自為之吧!”

  劉正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給任何的人公平,他也給不起別人需要的公平。

  誰渴望公平,就得自己努力的爭取話語權(quán)。

  屈申關(guān)英雄連的編制,是那犧牲的一百多名勇士拿命換來的,誰想要公平,先打上一場那樣的仗再說,而不是幾句吹捧的話,就能一飛沖天。

  魏延悻悻而歸,陳到追了上去。

  陳到說:“文長,屈申關(guān)城門洞血戰(zhàn),是徐連長和校尉大人心中的痛,你太無禮了?!?p>  魏延問:“我只是有些不服氣,只不過是晚加入興漢軍而已,就只能低人一等嗎?”

  陳到說:“興漢軍的規(guī)矩,拿戰(zhàn)功說話,你初來乍到,就覺得受命于人是屈才了,可是人家一步一個腳印拼殺過來的人又會怎么想,你自己考慮清楚吧,要是覺得興漢軍不適合你,趁早離開。免得將來身敗名裂,成為天下人的笑柄?!?p>  魏延才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天真了,初來乍到就想凌駕于眾人之上,這簡直就是白日做夢,異想天開。

  再說想要找黃蓋報仇,還得依靠興漢軍這支隊伍。

  郭嘉見魏延離開之后,才上前問劉正:“校尉大人,你為什么要把話說得那么狠,不怕傷了三位連長的心嗎?”

  劉正說:“奉孝,響鼓也得用重錘,不狠狠的敲打一番,怎么知道這只鼓到底怎么樣?”

  劉正繼續(xù)解釋說,三個年輕人都有一股子傲氣,其中徐盛是背著大山走路,放不下心中的包袱;陳到是知遇之恩,無以為報,覺得過意不去,一心想要立個大功,好壓別人一頭;魏延則是驕傲自大,高估自己的實力,總以為別人都得順著他,連自己姓什么都忘記了。

  這三個人,陳到最好用,用的時候也比較順手;徐盛的忠心和能力都不用懷疑,只是私心和功利心比較重,控制不好會捅摟子;最難把握的就是魏延,用好了開疆拓土,用不好丟城失地。

  然而好用的要用,不好用的也得用。

  郭嘉向劉正保證說:“校尉大人,我一定調(diào)教好魏延?!?p>  劉正說:“魏延看不起謀士,這是他最致命的弱點。要是改不過來,越是重用他,越是會出大事。奉孝你的責任重大,什么時候他改好了,才能單獨執(zhí)掌一軍。要是改不了,就一輩子做連長吧!”

  此刻的魏延還不知道,劉正已經(jīng)給他的前程加上了緊箍咒,同時監(jiān)督的人便是郭嘉。

  魏延為了證明自己,率先發(fā)起了攻城,他把自己和麾下化妝成了孫仲的殘部。

  為了演戲逼真,還讓徐盛和陳到真刀真槍的追擊。

  裴元紹一開始是不肯相信魏延是孫仲的人,后來架不住左右的勸說。這才勉強的同意了開城門,接應友軍進入博山城。

  只是裴元紹依舊存有疑慮,魏延在博山城外的表現(xiàn),以及那份廝殺的狠勁,不應該是一副被追成了喪家之犬的樣子。

  于是就多留了一個心眼,讓副將開門接應,又與一名身材相仿的黃巾軍戰(zhàn)士換了頭盔。

  畢竟黃巾軍身上的衣服都不一樣,只有頭盔才是唯一的判定身份的東西。

  魏延為了擒賊先擒王,跟著黃巾軍副將上了城。

  當副將向戴著大渠帥頭盔的人行禮的時候,魏延暴起發(fā)難,先是一刀砍死了副將。

  再倒轉(zhuǎn)游龍戲鳳刀,捅死了戴著頭盔的黃巾軍將領(lǐng)。

  裴元紹在一旁看得真真切切,嚇得連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于是就大喊大叫:“大渠帥戰(zhàn)死了,兄弟們快逃呀!”

  裴元紹身邊的黃巾軍聽見了這個熟悉的聲音,自然就明白了渠帥的用意,于是也跟著高喊起來,然后四處逃躥。

  魏延人少,只能接應身后的弟兄們上城。

  陳到帶著白毦兵沖入了城中,徐盛也開始高喊投降不殺。

  魏延拿著“裴元紹的人頭”四處喊話,認識裴元紹的人知道人頭有假,也不聲張,只是悄悄的摘掉了頭上的黃巾,逃進深山之中找真正的裴元紹去了。

  不認識裴元紹的人見主將戰(zhàn)死,也就沒有了戰(zhàn)心,只能棄械投降。

  畢竟興漢軍優(yōu)待俘虜,這是整個南陽郡都有名的,特別是那句“一人不殺”的宣言,更是讓黃巾軍上下都不恨興漢軍和劉正。

  魏延偷斬裴元紹,劉正論功行賞,升他做了獨立營營長。其余兩人都有賞賜。

  劉正兌現(xiàn)了承諾,有戰(zhàn)功就有地位。

  魏延這才對興漢軍歸心。

  直到多年以后興漢軍討伐荊州,裴元紹率領(lǐng)部眾走出深山向興漢軍投誠。

  那個時候的魏延已經(jīng)是一軍之長了,見到貨真價實的裴元紹之后,才知道被騙了。

  魏延才知道當年博山之役居然謊報戰(zhàn)功,于是就上報軍部自請?zhí)幏帧?p>  已經(jīng)是興漢王的劉正親筆寫信告訴魏延,當年的事情另有隱情。

  郭嘉見劉正一見裴元紹的首級,就迫不及待的提拔了魏延做營長,似乎有欲蓋彌彰的味道。

  郭嘉問:“校尉大人,你這是什么意思呀?”

  劉正說:“奉孝,你跟我來!”

  劉正指著裴元紹的首級向郭嘉解釋。

  據(jù)說裴元紹頗有勇力,就算是被偷襲,也會條件反射的反抗一下才對。

  這顆腦袋的主人卻是一副受寵若驚的表情。

  結(jié)合當時黃巾軍副將行禮的動作,可以斷定這人只是一個小人物。

  博山溝連秦嶺主脈,想來真正的裴元紹已經(jīng)逃進了深山老林里。

  按照戰(zhàn)后的統(tǒng)計,裴元紹的部眾應該不會超過三百人。

  畢竟在聽到主將戰(zhàn)死的消息之后,還能冷靜思考的人,整個黃巾軍隊伍里也不會有多少這樣的存在。

  因此可以斷定,能夠跟著裴元紹一起逃的,肯定是當時就在城頭上的人。

  后來魏延拿著裴元紹的人頭招降,也會有人發(fā)現(xiàn)其中的蹊蹺,可能會有人追出去。

  裴元紹和殘存的黃巾軍已經(jīng)對南陽郡構(gòu)不成威脅了。

  再說興漢軍必須要裴元紹已經(jīng)伏誅,成全討伐南陽黃巾軍的大功。

  朱雋也需要裴元紹的人頭來安撫人心。

  至于這顆人頭的主人是誰,已經(jīng)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這就是如假包換的裴元紹,南陽黃巾軍的最后一位賊首,斬殺他的人,就是興漢軍小將魏延字文長。

  劉正重賞魏延,就是為了增加這顆人頭的份量,讓反對的聲音徹底的消失。

  劉正命人把裴元紹的人頭放入金匣子中,帶著得勝之師向朱雋的右中郎將府報捷。

  在劉正托著金匣子向右中郎將朱雋獻捷的時候,周瑜也曾質(zhì)疑過人頭的真假。

  劉正理直氣壯的質(zhì)問周瑜,說興漢軍謊報戰(zhàn)功,有證據(jù)嗎?

  再說如今黃巾軍最后一位賊帥已戰(zhàn)死,正是人心思定的時候,為什么要搞出一個子虛烏有的裴元紹出來蠱惑人心?

  朱雋覺得劉正言之有理,南陽郡的黃巾軍已經(jīng)徹底的消滅了,就告誡周瑜不要節(jié)外生枝,以免漢帝聽了之后會不高興。

  周瑜拿不出證據(jù),只得放棄了繼續(xù)追究。

  畢竟大家都需要裴元紹已經(jīng)死了。

  郭嘉終于見識到了劉正的老奸巨猾以及對人性的把握。

  正是由于他對徹底的剿滅黃巾軍的不看好,才有這樣出格的動作。

  興漢軍不能被博山的黃巾軍殘部拖住,這才是劉正決定謊報戰(zhàn)功的真正原因。

  這件事情只有劉正和郭嘉知道,連魏延也是在多年以后的機緣巧合之下才得知。

  后來裴元紹改名裴忠字元紹,這才騙過了已經(jīng)是興漢軍校兵法課講師的朱雋。

  朱雋臨死時告訴劉正:當年的人頭是假的,可是那顆人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卻是貨真價實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