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實

漫話淺時光

功夫與時間

漫話淺時光 文俠 8 2021-11-12 10:58:23

  一提到“功夫”,腦海里想到的就是飛檐走壁,詠春拳大師葉問,截拳道創(chuàng)始人李小龍,直到一次演員于榮光先生的演講,改變了我對“功夫”的理解。

  于先生說,功夫是堅持努力的結果,是時間的積淀。聽了這番話后,我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功。

  每年我都會觀看《中國詩詞大會》,非常羨慕節(jié)目里的選手在古詩詞里信手拈來的悠然自得。于是,自己也開始背古詩。但沒背幾天,就放棄了。后來才明白背誦古詩不是一天的功夫,而是每天堅持背誦積累,就這樣,有時間就會看一看,背一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了解了很多不曾背的古詩。同時,在背誦的過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對于古詩詞的理解。邊解讀,邊背誦,記憶效果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后來開始琢磨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大家更容易了解詩歌。經過一番思考,我找到了“起、承、轉、合”的解讀方法。

  以《感遇》(其一)為例: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個人解讀:

  起句“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詩人以“葳蕤”、“皎潔”抓住了春之蘭、秋之桂的典型特征,化抽象為具象,營造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承句“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詩人觸景生情,盎然生機使內心頓生愉悅之情,不禁覺得此日情景猶如佳節(jié)一般,更加突出心中的歡喜。

  轉句“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眼前的勝景讓作者產生愉悅,同時也渴望分享這份美、這份喜悅,但身旁無人,頓時將詩人內心的思索與孤獨之態(tài)呈現了出來。

  合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經過一番思考,詩人由外而內地探索,懂得了萬物純潔的本質才是生存的根本,也為“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的思考給予一份富有哲理、追求本真的答案,令人回味無窮。同時,也體現出詩人不為外界所擾的定力與高潔的品格。

  因此,根據“起、承、轉、合”,解讀詩歌內容、結構以及寫作手法,可以幫助詩詞愛好者初步了解詩歌,從而對詩歌研究充滿興趣。

  功夫,非一日之功,而是虛功實做,久久為功。所以,我們在學習一門本領的時候,要盡量避免紙上談兵,而是要踏實實踐,攻堅克難,不斷總結經驗,從而實現功夫到家的奮斗與發(fā)展目標。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