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狀元郎,古今第一人吶!”趙邕四仰八叉的倒在了崔筠床上。
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崔筠很不喜歡趙邕的得寸進尺:“起開,這是我的床?!?p> “這尹懷溫還真是繼承了尹夫人的才學(xué),武功又比她娘多了幾分,今日比了那么久的武,水都沒喝一滴……”趙邕兩條腿掛在塌邊甩蕩,“還長得那么好看,那個三歲小娃娃都要嫁給他呢??上А?p> “可惜咱們尹狀元不近女色!尹夫人怕是白盼了。”
趙邕驚坐:“這你都知道?”
帝都貴公子,哪個不曉得尹懷溫的那個外號“君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有一回……”崔筠想起熙樂姑姑說過,尹懷溫送自己回過公主府,“算了,也沒什么。”
與人言,最忌諱說話說一半,也最不能說“算了”。
“尹懷溫送我回過公主府,那個時候我暈了。”
原本以為崔筠不會解釋,盡管只是多說了只言片語,趙邕也知足了。
二人又聊起尹懷溫比武時那笨拙而機靈的樣子,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難怪男女老少都跟寶藏似的盯著他。
尹懷溫比武,有三不打。不打臉,不打連拳,不打出血。雖是手無寸鐵,卻是再三退讓,進攻策略比進攻的力道更出眾。
相比其他組的殘肢斷腿,頭破血流,尹懷溫下手可算是處處留情。這個尹懷溫不僅是個精神上潔身自好的人,身體也是潔身自好。即使戴了一層手套,亦有三不沾,不沾灰,不沾血,不沾唾沫。
在三不打,三不沾的前提下,尹懷溫還能拿下武狀元,日后必是一名才德兼?zhèn)涞娜鍖ⅰ?p> 君子定無雙。
他日若戰(zhàn)場相見,也不失為一樁好緣分。
“那個,筠兒我想到一件好玩的事!”趙邕猛地站起來,和崔筠那張臉只有一拳之隔:“一件好玩的事情……”
定格的那一刻,崔筠差點沒能呼吸過來,等反應(yīng)過來的時候,自己的睫毛上已經(jīng)被親吻過了。
“你睫毛……”
這,就是好玩的事情。
崔筠打斷趙邕:“昨……”一時想不起來要怎么跳過這尷尬的瞬間,腦子嗡地一聲好像不轉(zhuǎn)了:“昨天我聽小碧說我去翠梨園是為了找……不是……是說我和你……”
原話是稼穡王和稼穡王妃久不同房,王妃饑渴難耐,裝醉闖到翠梨園和戲子睡了一夜。王爺為了顧及王府的面子,才替王妃隱瞞……
“下人不懂事,亂嚼舌根子的那些狗奴才,本王要割了她們的舌頭,你要是真的是喜歡那個戲子,可以……”趙邕也聽到過類似的話,雖不至于割掉別人的舌頭,但已經(jīng)叫人把她們都趕出王府了。
“可以收作跟前小廝嗎?行啊,翠梨園小生南山,不知道您有沒有時間替我奔波一趟,妾今日頭疼,不見他便好不了。”崔筠也不知道自己哪兒來的一通胡話,扶著額頭靠在床柱子邊。
趙邕早就查過翠梨園的名錄了,根本沒有一個叫“南山”的戲子,筠兒又在瞎編了。趙邕搖著腦袋,嘴角憋出兩個小梨渦:“本王的意思是,可以先殺而儆猴!”
殺了這個叫“南山”的戲子,看誰還敢往稼穡王妃身邊湊熱鬧。
這段時間和以往的許多時光都不大一樣,在趙邕和崔筠之間總是有一壇陳醋,時不時在二人間若有若無地彌漫,營造出一種曖昧的氛圍。
“我……我要吃那個!”崔筠歪著腦袋,找著機會就往外躲。床,才是最危險的東西。
尋著崔筠的手指看去,桌上放了一盤大青棗,上面沾著的水跡并未全干,估計是喬駑簞剛給長公主換上的。
“那一人一半?!?p> 一顆青棗頂多只有半個拳頭那么大,這都一人一半,只夠塞個牙縫的吧……崔筠撥了一半青棗數(shù)量給趙邕,這也算是一人一半了。
“一人一半,感情不散!”趙邕面前擺著四顆青棗。
崔筠只有三顆。
趙邕徒手掰碎開面前的一顆棗子,腦子里正想著:一個棗只有一顆核,給誰呢?思來想去,趙邕還是把核挑出來了,順手丟到了窗外。
趙邕一半,崔筠一半。
又那么好幾瞬間,崔筠都覺得趙邕還是個天真的孩子,那個一邊喚著自己“老大”,一邊蠢事做盡的……傻子。
崔筠猶猶豫豫接下那半顆棗,道了一句“甜”,又加了一句“真甜”。
“你能跟我說說他嗎?”
這句話,趙邕想問很久了,明明說服了自己不問,卻還是讓它下意識地跑了出來。
“誰?”
“趙宥?!?p> “我想我從不了解他,”崔筠吞進嚼碎了的果肉,“你想聽,就告訴你吧?!?p> “我是代我妹妹青兒來到麟國的,他是麒國使者,化名肖步,我叫他大哥。在荊棘林的時候……”
“在驛站的時候……”
“在商道的時候……”
“在客棧的時候……”
十有八九,趙邕是不知道的,還有一分,是他在跟蹤的時候親自見到的。
在嵐寧城的那些事兒,崔筠來不及,又或者不愿意講,講著講著便睡了。
趙邕實則沒了神,那些七七八八的相遇越聽越?jīng)]意思,一雙清目只是盯著她的唇看。明明好像什么事都已說開了,卻還是差那臨門一腳,一道不上鎖的門橫亙在那里,他反而沒有一絲勇氣前進。
趙邕小時候最喜歡圍在文太傅案邊,手里攥著一本《麒國史》眼睛里卻偏著看太傅編纂《新麟國史》,評注曰:幼兒之智,文曲下凡。
“老師,六歲?”少年趙邕瞥了一眼簿子。
崔筠六歲,因靜州之盟出名。
文太傅:“虛歲?!?p> 這么說,一個五歲多的孩子就能處理國家政務(wù)了?還是一個女孩子……
“學(xué)生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老師,”趙邕不止一次想求解,卻是不敢,“為何麒國沒有當(dāng)朝新史?”
文太傅執(zhí)筆之手頓了一下,并不答。
窺視別國歷史比正視本國歷史仿佛更有意義。一個不敢真正面對自己的國家,何以正天下?
兩年后,文太傅因過于“夸贊”敵國,受百杖,不醫(yī)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