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并未追究郭允厚的不敬,只道:“朕雖然登基時日尚短,但也知道郭尚書為了支撐朝廷財政危局,已經(jīng)到了殫精竭慮的地步。
只是朕觀郭尚書解決財政危機的法子,都是在財政收入有數(shù)的情況下,拆了東墻補西墻,治標不治本而已。
倘若大明尚在開國之初,那么郭尚書提倡節(jié)儉的法子不失為治國良藥,能最大限度保證平民百姓休養(yǎng)生息,于國于民皆有大用。
可如今大明已經(jīng)開國有兩百余載了,賦稅還是這么多的賦稅,但開支卻比明初增長了幾十倍,僅僅是節(jié)流,是無法徹底解決大明財政危機的?!?p> 郭允厚無奈的道:“陛下之英明果然遠超微臣想象,但如此困局,微臣自認是無能為力的,還請陛下不吝賜教?!?p> 朱由檢不答反問道:“自古以來,我中土王朝的理財思想便是開源節(jié)流,朕觀郭尚書任職以來一直采取的財政政策便是節(jié)流,可為何就沒有想到開源呢?”
聽到朱由檢的這句反問,黃立極和郭允厚皆相顧無言,唯有苦笑連連。
他們一個身為國朝首輔,一個身為戶部尚書,都是當國主政的朝廷大員,自然深知大明這艘破船有多爛,也嘗試過積極尋找辦法解決大明財政危機。
開源他們早就想到了,也都付諸了行動,比如與閹黨合作,支持閹黨對地方收稅。
可換來的是什么?
是東林黨人的大肆污蔑,是東林黨人的暴力抗稅。
明末文學家張溥的代表作《五人墓碑記》想必高中的同學們都背誦過,這是一篇怎樣的文章呢?
官方論斷是此文記述和頌揚了蘇州人民敢于向惡勢力進行斗爭的英勇事跡,熱情歌頌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
對于他們“激于義而死”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肯定了斗爭的重大意義和不朽功績,進而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題思想。
文章議論隨敘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盡致,題外有情,題外有旨,開人心胸。
呵呵……
也許在官方眼中,《五人墓碑記》不失為千古雄文,蘇州人民的行動是正義之舉,也是后世莘莘學子的榜樣。
然而在真正熱愛、喜歡明朝的明粉心中,《五人墓碑記》堪稱臭名昭著,沒有一個明粉不恨這篇文章的。
文章所歌頌的哪里是和惡勢力作斗爭啊,這分明就是在東林黨人的領(lǐng)導和組織下,蘇州人民掀起的一場旨在反抗朝廷的暴力抗稅行動。
在這場抗稅行動中,被蘇州人民打死的收稅太監(jiān)成為大反派,被釘上恥辱柱遺臭萬年;而抗稅的暴民赫然成為英雄、烈士,并在幾百年后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高中語文課本,名垂青史。
可笑乎,可悲乎!
作為當朝大員,黃立極和郭允厚也想解決大明的財政危機,也想挽狂瀾于既倒,成為名垂青史的千古名相。
但是他們既沒有張居正的魄力,也沒有張居正的能力,甚至他們還不如魏忠賢,至少魏忠賢敢不惜謗滿天下,也要向東林黨人收稅!
魏忠賢在時,后金只是割據(jù)一方的地方軍閥;魏忠賢死后,號稱遠邁漢唐的大明卻亡了,這正是歷史給予魏忠賢的最大褒獎。
郭允厚其實比誰都明白開源比節(jié)流更有效的道理,只是開源就必須挖既得利益階層的命根子,他郭允厚也只是個凡人而已,能力有限,他不認為自己可以做到。
雖然心中已經(jīng)有所猜測,但郭允厚還是問道:“敢問陛下,這開源是個什么章程?”
朱由檢道:“國朝開國兩百余載,該開辟的財源早已所剩無幾,不過就在昨天,南下福建的張朝忠傳來消息,曾危害東南沿海的海梟大寇十八芝心向朝廷,已經(jīng)和張朝忠初步達成了招撫協(xié)議,東南沿海從此無憂也。
東南一旦海波平靖,對海貿(mào)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我大明的瓷器、絲綢、茶葉等廣受海外人民喜愛的商品便可通過海運,源源不斷輸出海外,為大明換來海量的金銀。
所以朕打算擴大海貿(mào),新增廣州、泉州、上海、青島、天津五個海貿(mào)港口,設(shè)立市舶司,并放開對商船下海的限制。
倘若海貿(mào)興盛起來,我朝就可如趙宋一般,商業(yè)越發(fā)繁榮興盛,百業(yè)發(fā)達,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yè)。
如此一來,朕增收商稅也就順理成章了。
實話實說,朕以為洪武年定下的三十稅一商稅實在太低了,國朝對商人太過優(yōu)待。
朕打算把商稅增加到十稅一,如此,國庫必充盈無數(shù)倍,我大明再無國庫空虛之虞也?!?p> “咔嚓!”
皇帝的一番話落入黃立極、郭允厚耳中,無異于晴天霹靂,霎時將他們給打蒙了。
擴大海貿(mào),增收商稅,這兩項決策無論是哪一條,都是在挖東南士商集團的命根子,皇帝一旦強行推行這兩項政策,黃立極、郭允厚完全可以預(yù)見到,必是滿朝洶涌,東林黨人掀起滔天反對浪潮的局面。
而負責執(zhí)行這兩項政策的大臣,無疑將成為皇帝的背鍋俠,必將淪為群臣的眾矢之的,輕則丟官去職,連子孫后代也將慘遭連累,仕途艱難;重則抄家滅族,連身后名都難以保全,必被東林黨人打為逆臣賊子,遺臭萬年。
不但大臣遭殃,皇帝的安全也將受到嚴重威脅,畢竟歷史無數(shù)事例早就證明了:既然沒法解決麻煩,那就解決制造這個麻煩的人!
所以正德落水了,天啟落水了,那崇禎為什么不可以落一落水呢?
崇禎畢竟不是玄幻小說里那些擁有不死之身的主角,只要一場微不足道的小病,就可以要了崇禎的小命。
而且相比正德和天啟,崇禎登基不足半年,主少國疑,手底下真正忠于崇禎的人才少之又少,想要取崇禎的性命更為容易。
只要解決了崇禎,擴大海貿(mào),增收商稅,最終也只能無疾而終,東南士商集團依然可以愉快地大挖特挖大明的根基,美滋滋!
黃立極何等老奸巨猾,如何不知道崇禎向東南士商集團開刀乃作大死一般的行為,連忙阻止道:“陛下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