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聽見院子外的動靜,臉上色變,心里暗罵,“還真是陰魂不散?!?p> 他急忙將桌上的東西收起,抬頭看了眼掛在房梁上的劉成治,不禁嘆了口氣,然后疾步退出房間,帶上斗笠跳出院墻。
這時院子里聲音傳了出來,“主子,劉成治自殺了!”
趙銘額頭留著冷汗,身體貼著院墻,聽見那些清兵議論著,“死呢?那去下一家,鎮(zhèn)守太監(jiān)韓贊周、戶部主事黃伯端,點名不至,抗拒大清,都要處死,你們?nèi)ツ命S伯端、我去抓韓贊周!”
“原來清軍不只是追殺我一人,而是在按著名單抓捕不降之人。如果是這樣,那應該不會有多少清兵專門抓捕我!”趙銘很不地道的松了口氣。
此前他不學無術,工地搬磚,自然不曉得,有本叫《廣陽雜記》的書里面,記錄了他的結局,“馬錫,士英子也。北兵渡江,梟首于市。“一張死亡的大網(wǎng),還籠罩在他的身上。
這時門口的清軍議論了一陣,腳步聲逐漸遠去,趙銘自身難保,沒有精力去為那些不屈服的人擔心,他壓低斗笠,也快步離去。
剛才趙銘躍墻而走,發(fā)現(xiàn)他現(xiàn)在所出的街道,應該是明朝官員和貴族聚集居住的區(qū)域,他決定趕快離開這里,躲到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去。
這時趙銘小心翼翼的在街道上走著,兩邊宅門上掛著燈籠,家家戶戶都府門緊閉,門上都貼著黃紙,寫著“大清皇帝萬萬歲”或者“順民”。
這讓趙銘想起了剛才看見的劉成治,心中不禁傷感,忠義之士,終歸是少數(shù)啊。
一時間,趙銘不禁開始思考自己的處境,得益于看過不少小說,他對此時的情況有些了解。
“馬士英是明朝首輔,我要是早一年穿過來,或許還有所作為,現(xiàn)在南京被清軍占據(jù),弘光朝滅亡,馬士英雖不降清,但也成了罪人。這可真是坑兒子了,頂著馬士英之子的名頭,清軍要殺我,以后南方新建立的隆武朝,浙東的魯監(jiān)國,恐怕也都不會接納我?!?p> “這么看來,這個身份完全是個累贅??!”趙銘不禁暗罵一句,“不過不管怎么說,我得先逃出南京,畢竟清兵現(xiàn)在想殺我,還有那個朱國弼,他好像是東林的人,現(xiàn)在投清后也想弄死我。這些孫子肯定是想將馬阮一黨趕盡殺絕,然后將弘光朝滅亡的責任,全部推到馬士英的身上,這樣他們就能掌握話語權,說弘光朝的滅亡,是因為朱由菘昏庸,馬士英奸臣弄權,排擠忠良而滅亡,與他們無關,為他們降清找到一塊遮羞布?!?p> 趙銘壓低斗笠,越想越覺得自己處境不妙,只覺得仿佛有一大群劣紳要害自己。
“這里太危險了,必須盡快離開,況且如果不走,就得剃頭發(fā),扎辮兒了?!壁w銘邊想邊走,不過他不熟悉地形,走了半天似乎還在原地轉,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又該如何出城。
這時,他正走在一條小巷子里,忽然他聽見對面一座院子有急促的腳步聲傳出,驚得他急忙躲到了黑暗中。
漆黑的夜里中,外面下著細細如珠簾的大雨,門前昏黃的燈籠被風吹著搖晃,亮光照在大門上方掛著的匾額上,“錢府”兩個金漆大字反射這金光。
趙銘心頭一震,想到一個典故,“莫非是水太涼的府??!”
這時一名身穿白色儒服,頭上戴著網(wǎng)巾,腳穿黑色革靴,背著包袱的青年男子,突然打開府宅的大門,從里面閃身出來。
他看見兩扇門上各貼著一張黃紙,一書“大清皇帝萬萬歲”,一書“順民”二字,年輕人英俊的面孔立刻變得猙獰,伸手將兩張黃紙撕下,憤怒的揉成一團,然后不顧天空中珠簾般的大雨,毅然轉身走向漆黑的街道。
趙銘看見這一幕,心里一喜,忽然又想起一人,正要追出去,門卻又嘎吱一響,于是他又退進巷子里。
“大木!”一名穿著綠色儒裙,疏著隨云髻的美貌女子,推開半掩的府門,朝著街道一聲呼喊。
趙銘一下呆住了,憑借他三流的歷史知識,還有對秦淮八艷的向往,他立刻猜出這個美麗的少婦是誰,估計就是他最喜歡的奇女子柳如是。
此時年青人身子一僵,停住了腳步,就那么站在大雨中,身上儒服被雨水浸透。
趙銘只見他身子僵硬半響,才抹了把臉上的雨水轉過身來,注視著門口的美婦人,朗聲道:“師母,士大夫食君之祿,行忠君之事,老師為士林領袖,朝廷尚書,為了士人的顏面,還是請老師殉道吧!森定會帶兵殺回南京,為老師報仇!”
年輕人說完,眼神復雜的凝視著美婦人,然后忽然轉身,快步消失在街道中。
美貌的婦人看著他遠去的身影,眼中傷感,臉上卻滿是英氣,倚著大門喊道:“大木你要小心?。 ?p> 漆黑的巷子里,趙銘扶了扶頭上的斗笠,“柳如是,鄭成功?”
趙銘將方才一幕收入眼中,目光注視倚著門的美婦人,只見柳如是看著鄭森離去的方向,直到鄭森徹底消失在夜雨中,才合上府門退入府邸。
柳如是撐起本要給鄭森的油紙傘,轉身回府,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者,正立在穿堂中,長長嘆息,他看見柳如是,想要說話,卻又不知如何開口~~~~~~
這時趙銘見柳如是合上門,站了會兒,才回過神來,于是忙壓低斗笠,追著鄭森的身影,消失在夜雨的街道中。
時下局勢,趙銘知道一些,可在具體事情上,卻又是兩眼一摸黑。
他知道江南要完,浙東也快完蛋,只有離開這里才安全,可是就拿怎么出南京城來說,趙銘卻又全無對策,他連出城的規(guī)矩都不曉得,直接出城遇見盤查,清軍隨便問幾句就露餡了。
趙銘跟在鄭森的身后,尋思著,“國姓爺今后前途不可限量,我跟著他就行了,肯定能出南京?!?p> 這時趙銘遠遠看著國姓爺失魂落魄的走在街道上,不覺間就到了南京通濟門附近的文通橋,他想著該怎么搭訕,才不顯得唐突。
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突然冒出去,要跟國姓爺一起走,恐怕國姓爺會懷疑我有歹意吧。
該怎么搭訕,從古到今,都是個問題??!
趙銘正盤算之時,橋上忽然傳來痛哭吟誦聲,“三百年來養(yǎng)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
聽見聲音,趙銘心頭一凜,“不好,又是一首絕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