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yīng)是賓主,卻被李世民拉來擔(dān)任贊冠的長孫無忌老臉一白,第一個跪下請罪。
“啟稟陛下,犬子年幼,既無利國之策,又無赫赫之功,怎可受陛下如此重賜。老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苯賵龆嗄甑睦祥L孫語氣慌急,有些肥胖的身軀甚至不住地顫抖。
“陛下,此為亂命。還請陛下收回成命?!焙谀樜赫鞑⑽唇o李世民任何面子,身后一堆言官也都嘩啦啦的跪成一片。
“陛下,長樂年紀(jì)尚幼,此時許配駙馬,此事于理不合。”李氏第一名將,河間郡王李孝恭也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陛下,妾身也舍不得長樂?!遍L孫皇后早知今日會將李麗質(zhì)許給長孫沖,但此時群情激奮,為了丈夫的面子,也只好委婉的以長樂規(guī)勸封賞長孫沖一事。
“爾等不必多說,朕意已決?!崩钍烂癯銎娴臎]有給長孫皇后面子,也沒有理會眼前跟隨自己二十余年的臣子們,語氣十分堅定。
李績、程咬金等一眾將門面面相覷,自太上皇起事以來,李世民一直以明主的身份示人,對長孫無忌、房玄齡與杜如晦等謀臣可謂言聽計從,即使曾是隱太子舊部的魏征,在多次觸怒龍顏的情況下不僅沒有任何罪責(zé),反而加官進爵,禮遇有加。
今日,如何這般決絕?沒有一絲商量的余地?
武將之中,若以戰(zhàn)功論,自然是李靖為首。但李靖在武德九年三緘其口,按兵不動。此后明里暗里多番受到皇室打壓,而今將門自然如同散沙,沒有領(lǐng)頭人物。
李靖不敢出聲,程咬金也并未出聲。
雖然世傳程知節(jié)為人粗魯,拳頭大的字不識半斗,但程咬金為官數(shù)十載,自然知道最重要的事便是不與皇帝作對。除此之外,便無事可以動搖自己分毫。
況且,自己曾親自登臨長孫府觀望過此子,此子年紀(jì)雖輕,卻絕不是易與之人。
一向被世人認(rèn)為大智若愚、老謀深算的李績卻站了出來。
“臣素知無忌之子聰勇果敢,才干過人。卻不知他是否有軍事方面的才華,否則陛下可一并封賞,也為我大唐軍方之福?!崩羁兇朔捒此破降羲喼比缤瑳]講,但實際上卻有三層意思在內(nèi)。
第一,若長孫沖是一個腹內(nèi)空空如也的草包,那此前封賞勢必過重,李世民也不好繼續(xù)強行封賞。李績即站在群臣的角度來規(guī)勸皇帝,又不折損了李世民的面子。當(dāng)然是無論如何都不虧的。
第二,如果長孫沖真的將今日封賞坐實了,那必然日后扶搖直上九萬里,很快在朝廷上就舉足輕重。若僅建學(xué)院,那無疑為文官又添一重臣。自突厥敗亡后,文官陣營便不斷傳出馬放南山,收兵入庫的聲音,天下承平,向來是文武之爭開始的號角。
至于第三....李世民力捧長孫沖一屆白身上位,不惜高官厚祿,甚至連公主都拿來籠絡(luò)此子,看似對其恩寵無限,卻又偏偏做的如此簡單粗暴,急不可耐!看來是要將長孫沖當(dāng)做刀子用了...
那么,這把刀到底要砍向誰?
反正將門有李靖樹大招風(fēng),自己此時示好,無論結(jié)果如何都不會虧!
....
李世民是何等人物?不過須臾之間便大概清楚李績的小心思,偏偏也不點破,只是淡漠的望向群臣說道,
“既然英國公提議授予高馳軍職,那朕便撥調(diào)神武軍一營,使其將之。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李績倒吸一口涼氣,表情尷尬,二話不說直接下跪,以頭搶地,口中連呼臣有罪。
此事緣由還要從神武軍的成軍說起。
神武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李淵時代,李淵于太原起兵時自愿追隨的士卒為保衛(wèi)李淵安全,自愿屯于玄武門,父子相傳,俱是對皇室忠誠無比之人,后來被稱北門屯軍。北門屯軍,也就是影視劇中所謂的御林軍。
后來李世民上位,如何處理自己老爹的親衛(wèi)變成了令人頭痛的棘手問題。房玄齡建議全部充斥邊軍,杜如晦卻建議從中選拔精銳,再從邊軍、玄甲軍中調(diào)遣善于騎射者,組成新的親衛(wèi)!
李世民采納了杜如晦的建議,召邊軍精銳,又混北門屯軍精銳,新編七營,號稱飛騎。
事情至此還沒有完,飛騎數(shù)量漸多,將士水平有所下滑,李世民又百中選一,新成一軍侍衛(wèi)自己左右,拱衛(wèi)太極宮。此軍便是神武軍!
毫不夸張的說,神武軍任選一騎,都是可以被稱為兵王的存在!騎射步站無所不精。神武一軍,同等數(shù)量甚至三倍于己的數(shù)量之內(nèi),可謂無敵。神武軍的將領(lǐng)向來不為人知,神武軍也沒有什么公開的戰(zhàn)績,但從沒有任何一個人敢于輕視神武軍。
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
李世民不惜以神武軍為賭注力挺長孫沖,李績?nèi)绾芜€敢再開口?
殿內(nèi)鴉雀無聲,前一刻還群情洶涌的大臣們仿佛被無形的大手按住了脖子。往日不惜以死相諫的清流都沒了聲音,勸諫君王是自己的職務(wù),也是自己賴以成名的本錢。但前提是君王可以納諫,而不是將自己流三千里,或者直接弄死!
魏征自然感受的到殿內(nèi)的變化,搖頭一嘆,將自己頭頂冠冕摘下,默默起身脫掉朝服,恭恭敬敬地放在李世民面前。
“陛下,吾與陛下相識多年,陛下亦知吾的為人。吾家中只有老妻一人,老仆一個。家中犬子也可自力更生。老臣,老臣絕非賣名要直之徒?!蔽赫餮灾劣诖?,情難自禁。
“老臣只是一介腐儒,目光短淺,年老昏聵。自然遠不如陛下雄才大略。陛下是何等人物,怎可能因?qū)櫺判∪吮銥E用國之權(quán)柄?但是陛下,先秦有嫪毐之禍,后漢有王莽之殤。此鑒不遠也。”
“老臣脫冠去服,不是以此要挾陛下。而是在其位必謀其政,臣為秘書令,自然有勸諫君王的責(zé)任。陛下今日大肆封賞此子,若不與臣等說明緣由,豈不令天下士子心寒?豈不令天下將士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