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會我要去田里看看,你去嗎?”
葉茗對待陳怡人其實就是對待小女孩一樣,十六歲在后時也就在讀初三或高一吧。
“我可以跟著去嗎?”陳怡人細聲的問。
“當然了,有什么好介意的?!比~茗并不介意帶陳怡人出去逛逛。
吃過早飯,葉茗就帶著陳怡人出府,侍女小圓在后面跟著。
此時稻苗已經(jīng)種下很十來天了,當初歪歪扭扭的稻苗在這么多天來都已經(jīng)長直,這讓村里的村民們非常驚訝,當時以為是能救一點是一點的,沒想到現(xiàn)在都長正。
仔細觀察的話,好像自己長正的稻苗比扶正過的稻苗長得還要好點。
現(xiàn)在稻苗雖然長得不高,但只要沒下什么大雨的話估計都沖不掉這些水稻了。
再說現(xiàn)在才是春季,這個季節(jié)哪有什么大雨下呀!
葉茗帶著陳怡人來到小河前,此刻田里的農(nóng)民正在放水澆灌水稻呢。
水稻是種很需要水的植物,由其是當水稻還是在苗子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因為干燥死掉。
可以看得非常多的村民都把河給堵上了,讓河水順著缺口流入田中,澆灌田地。
上游的河是不能完全把河給完全堵死的,因為下面的村子也都需要水源澆灌的,這已經(jīng)是人們的默認做法了。
但每年多多少少還是會出現(xiàn)兩個村子因為水源的問題而吵起來。
葉茗站在河邊上,還看到了有一群漢子正用著竹蘿等用品在把河里的水潑進田里。
“他們是在干什么呢?”陳怡人從沒見過別人種田,所以很是好奇。
“他們在給稻田灌溉呢!”
“直接在河邊挖個缺口不就行了?為什么要花費那多大力氣?”
“那邊的地勢高,河水流不進去?!边@個葉茗是懂的,畢竟以前農(nóng)村的時候自己也是下河潑過水的,實在是非常累的一件事。
“那么大塊田,他們得干到什么時候呀!”陳怡人觀看了一會,低聲說道。
“是呀!”
地勢偏高的地可不僅僅是一塊兩塊,而是以畝為單位的。
就這十來個壯漢,估計也得七八天才能為成澆灌一次吧,澆灌完后,過幾天又得澆灌一次,水稻對水源的需求可是很大的。
而且,葉茗種田可以不僅僅是種田那么簡單,葉茗還打算在稻田養(yǎng)魚呢。
稻田養(yǎng)魚可以說在后世是個很好的項目,可以進行著生態(tài)的循環(huán),魚可以食用稻田里的昆蟲或都雜草,還能為水稻提供肥料,可以說是個非常成功的項目了。
雖然說這樣來錢慢了些,但每年也可以產(chǎn)出非常多的魚肉,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而且葉茗已經(jīng)讓人做好了布置,讓人在稻田邊上挖出了邊半米深的水溝來,再等稻苗上高些,能夠適應(yīng)較深的水位了,就可以投下魚苗了。
但現(xiàn)在,葉茗很顯然是還有個難題沒有攻克了,那就是穩(wěn)定的水源。
總不能讓這些漢子相隔幾天就來潑一次水吧,這樣人力物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看來,得把這件神器制造出來了?!比~茗低頭想著。
然后葉茗帶著陳怡人來到了印刷坊。
由于印刷坊的空氣不好,葉茗回頭問了下陳怡人。
“這兒吵雜,要不,你先回府里去?”
“沒事的,妾身并不介意?!标愨酥獣_禮,還是很善解人意的。
進入工坊,蘇流文正教導(dǎo)他的徒弟呢!
“公子”見到葉茗進來,連忙行禮。
葉茗擺了擺手,問道“怎么樣已經(jīng)排好多少本書的模版了?”
“回公子,已經(jīng)排好五部書籍的模版,隨時可以進行印刷。剩下的七部書籍可以邊印刷邊排版?!碧K流文回道。
蘇流文收了七八個徒弟后,工作進度也加快了很多。
葉茗翻了翻已經(jīng)印刷好的實體書,一本由一個說書先生編寫出來的書籍,《奇聞怪談》。
陳怡人也翻了翻,看了一眼,頓時對里面書里的故事很感興趣。
陳家是書香世家,以詩書聞名,自然也有自己的印刷坊,所以陳怡人對印刷坊并不好奇。
陳怡人把目光看向葉茗,問道:“這本書我可以拿回去看看嗎?”
“當然可以,這里還有四本呢,你都可以拿回去看,反正不是初稿,沒多大關(guān)系的。”葉茗說完把看向蘇流文,詢問到底對不對。
“嗯,是這樣子的?!碧K流文答道。
“什么時候開始大量印刷這五冊書?”葉茗又問了蘇流文個問題。
“回公子,老奴已經(jīng)跟王總管商議過了,讓造紙坊那邊加快點進度,這五冊書每本先印刷兩百冊,看看市場如何,效果好的話再進行加印?!?p> 王全貴這個做法是很保守的,畢竟這些書都是新書,而且又不是什么名人大家所著,所以還是挺擔心賣不出去的。
但是兩百冊的話,平均到幾家書店也就沒多少了,而且后續(xù)還會有很多間書店開張,這樣書籍的壓力就更小了。
由于書質(zhì)的紙張跟廁紙的紙張是不一樣的,所以葉茗要求將他們分開,并讓劉光群保證造書紙的人一定要夠忠誠,不許出現(xiàn)泄露技術(shù)的情況發(fā)生。
“嗯,你們看著辦吧?!睂τ谶@些小事葉茗是不會管的,如果什么小事都要自己管的話,那自己不得活活累死!
“對了,你帶幾個對木匠技術(shù)熟練的人跟來出來一下。”葉茗除了叫來蘇流文,還讓葉帆帶了幾個熟手的工人出來。
葉茗開始準備造作農(nóng)業(yè)神器——水車。
如今的大京朝并沒有出現(xiàn)水車,而在原時空里,水車也是到了宋朝時才出現(xiàn)的。
現(xiàn)在大京朝擁有的也只是翻車,什么是翻車?
這可不是后世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而是一種最早出現(xiàn)農(nóng)業(yè)灌溉機械,人們可以使用翻車把水提到田地里,但翻車說到底還是需要人們進行手搖或者腳踏才能提水。
而水車則是完全不需要人力,只需要水力就可以把水灌溉到田里了,是一件很偉大的發(fā)明來的。
原時空里,水車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四步,唐朝時的翻車,宋朝的筒車(水車),明清時的高轉(zhuǎn)筒車,后世風力水車。
當然,如今的葉茗也只能制造出簡單的筒車而已,其他的先不說工藝水平能不能制造出來,關(guān)鍵是自己也不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