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代言情

六零小甜妻

第67章 分糧

六零小甜妻 修身齊家.QD 2060 2019-01-31 10:00:00

  眼瞅著天一天天的涼了,王家寨子卻熱火朝天的開始了秋收的工作。

  畢竟,王家寨子的口糧和別的村寨不太一樣。

  人家的秋收,是指收水稻。

  而王家寨子的秋收,是指收紅薯。

  要想收紅薯,第一步不是拿鋤頭,而是拿鐮刀。

  紅薯基本上都是埋在深深的泥土里面的,要先把紅薯的藤蔓先割掉,才能開始動工。

  挖紅薯是男人的活兒,而割紅薯藤卻是女人的活兒。

  眼瞅著霜凍快要開始了,為了一年的工分和口糧,劉玫被迫的拿起了鐮刀。

  這是劉玫第一次參加集體勞動。

  雖然她不太熟練,可勤能補拙。

  跟那些熟練卻磨洋工的大娘大嬸一比,效率也差不離。

  一連干了三天,劉玫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這才把紅薯藤收了回去。

  這并不代表劉玫的工作到此結(jié)束。

  這年頭,物資短缺嚴重,紅薯葉子并不能隨意丟棄,而是要儲存起來,作為牲畜入冬的青飼料。

  收完的紅薯藤,要用刀鍘成小段,還得晾曬。

  這都不是輕省的活。

  卻都是女人的活。

  當(dāng)然,男人也沒有閑著。

  王青山就跟著寨子里面的叔伯弟兄一起,扛著七斤半的鋤頭,把紅薯盡量完整無損的從泥土里面挖出來。

  小孩子這個時候也得上場,跟在大人的身后,把挖出來的這些紅薯上面的泥抹掉,把完好和鋤成半截的分開,撿起來放在籮筐里面,顆粒歸倉。

  忙活了大半個月,好不容易把紅薯收了回來,劉玫覺得自己的腰已經(jīng)伸不直了。

  眼瞅著紅薯都收了回來,王青山直接讓劉玫在家休息了兩天。

  躺了兩天,劉玫才覺得自己活了過來。

  干活已經(jīng)習(xí)慣了的村干部,卻已經(jīng)把社員們一年到頭的工分給算了出來,拿出工分簿和大稱,準(zhǔn)備分糧。

  生產(chǎn)隊實行“人七勞三”的糧食分配政策。

  就是每個人定下一個一年糧食指標(biāo)的基數(shù),每人分七成糧,那三成是憑工分兒分糧,工分兒多的家分糧就多。

  王青山和劉玫半道上轉(zhuǎn)回來,本來口糧就應(yīng)該減少。

  可誰讓王家寨子賬上沒有錢,王青山回來的時候打的那頭野豬,全被生產(chǎn)隊拿來抵了工分。

  這樣一算,也和其他人家差不離。

  晚上收工前,大隊干部就通知了下去,大家都知道晚上分糧。

  男勞力都得加班兒干活,女勞力得在家收拾家務(wù),小孩子沒事兒老早的就到了宗祠門口排隊。

  生產(chǎn)隊會計拿著工分簿和算盤坐在宗祠門口,吆喝了一聲,就開始分糧了。

  王青山家雖然遠,卻并不著急。

  早分萬分,早晚要分。

  就他們家那點口糧,找王木叔借趟車,一會兒就把糧食弄回去了。

  生產(chǎn)隊每人每年的糧食指標(biāo)有450斤,一小半是毛糧,就是帶皮帶殼的稻谷,一大半都是紅薯和其他雜糧,根本就不夠吃。

  王青山一家人口少,還好一點。

  孩子多,工分少的人家,拿到谷子、豆類,還得求爺爺告奶奶的給富裕一點的人家換玉米、紅薯。

  誰不知道大米飯好吃呀!

  可填飽肚子才是正經(jīng)。

  王青山一家三口,孩子還要一減再減,一共一千多斤的糧食,王青山還拿出一大半來,給人家換了帶皮帶殼的稻谷。

  那奢侈浪費的勁兒,看得王壽直搖頭。

  王邱氏冷眼看著,當(dāng)著王家寨子的老老小小開了口,“老大家的,雖然說的是我們二老歸老二一家養(yǎng),可你也不能干看著吧!這分了糧,你也惦記惦記你爹娘不是?”

  王邱氏這話可以說是很不要臉了。

  王家寨子的老老少少瞠目結(jié)舌之后,指著王邱氏開始竊竊私語。

  王壽老爺子的臉,一下子就紅了。

  偏生王邱氏一點都不在意,昂首挺胸的,還覺得自己往家里劃拉了口糧,是個大功臣呢!

  王青山瞇了瞇眼睛,找王大江借了大稱,直接稱了一百斤紅薯,直接放到了王壽家的口糧旁,冷聲道:“天不早了,老木叔,接一下你的車,我得把我家的口糧給拉回去。”

  老木叔點了點頭,套上牛車,幫王青山一起,把口糧拉了回家。

  劉玫帶著孩子在家里等著呢!

  看到那一點子口糧,不由得皺了皺眉頭,顧忌著有外人在,到是什么都沒有說。

  王木嘆了一口氣,看著王青山把糧食扛了回去,錢也沒有收,駕著牛車就走了。

  王青山追出去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了人影。

  扭頭看向劉玫,王青山也覺得心里不得勁。

  “一共分了一千多斤糧食,大都是粗糧,你們娘倆也吃不習(xí)慣,干脆淘換成了細糧。

  我娘當(dāng)著寨子的叔伯弟兄開了口,我抹不開面子,又給了一百斤紅薯出去。

  到最后,就剩了這么一點。

  往后,省著點吃吧!

  好在喬家村還牽著我一頭豬的錢。

  我找喬族長商量商量,能不能換成口糧。”

  攤上這么一個不靠譜的媽,王青山心里也苦,她就不火上澆油了。

  劉玫嘆了一口氣,拍了拍王青山的肩膀,“別人都能吃粗糧,沒道理我不能。適應(yīng)一下,也就好了。

  你的好意,我心領(lǐng)了。

  以后,該咋咋的。

  這日子,總得過下去?!?p>  王青山抿了抿嘴,沒有說話。

  他心里早就打定的主意,認識的人都知道,那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

  他的老婆孩子,值得最好的。

  雖然不能像滇城那樣,過著小公主的生活,可也不能差到飯都吃不起,還得靠粗糧果腹的程度。

  王青山深知,話不能滿的道理。

  把這些想法埋在心底,快速的轉(zhuǎn)移了話題。

  “糧食這么敞放著也不是個事兒。年前,我再去砍一棵樹,好好的拾掇拾掇,打一口箱子,裝糧食?!?p>  王青山的提議很實際,劉玫想也不想的就點了頭,順著王青山往下說,“這事兒,宜早不宜遲。錢不湊手就給我說一聲,我手里多少還有一點?!?p>  王青山點了點頭,卻沒有把劉玫的話往心里放。

  男子漢大丈夫,就該頂天立地,用老婆的錢,算個什么事兒?

  這個家,真是要啥缺啥。

  該置辦的東西太多了,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呢!

  王青山同志很惆悵。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