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升平四年(360),晉都建康城中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江南吳地的迷醉風光和北方戰(zhàn)亂兵燹之地一比,真是人間仙境。
我乃吳地洛氏子嗣,族中排在第十七位,常人總叫我洛十七。我家并非豪門,便不怪這等粗俗之名,反而習以為常,也屢屢如此自稱了。
吾家原是吳郡一小族,算不得人中上品,今年春日起有幸在京城作為刀筆小吏。
不過出人意料,我來到京城不久,便有貴人差人尋我見面。
請我而去的,聽說是這京城最金碧輝煌、聲名遠播的青樓,聽雨閣的女主人。
我心中好奇不已,趁著閑暇便跟著來者,坐著馬車前去。
遠遠望見聽雨閣的時候,我禁不住贊嘆不已,這座雍容華貴的瓊樓玉宇,真是不輸宮室,到底是誰有如此財力,能修造這樣的樓閣?
更讓我瞠目結(jié)舌的是,青樓之外竟然排起了一條長龍,人流之中皆是貧賤女子!
我禁不住問道:“嚯!這太奇怪了!如此恢弘的青樓為何來客都是窮苦女子?”
來者笑著說:“十七郎君,你第一次來京城吧。我們聽雨閣的女主人定下了一個規(guī)矩,當冬日十月便會閉門謝客,來年二月春天第一場落雨之時才會接客。此時還未下雨,郎君走運了,不然這會兒定是人山人海了!”
他又回答道:“我們的女主人可是一個女菩薩,閉門謝客的時候,她便會散盡錢財,購買糧食,接濟城中苦命女子。喏!這些女子就是在拿糧食?!?p> “真是令人驚訝!這青樓應(yīng)是戕害女子的地方,沒想到聽雨閣的主人竟是這般仁慈!”我驚呼道。
“哈哈!”來者放聲大笑,“如今這世道,那些躲在廟觀之中的女菩薩都不是什么好人,她們只知兼并農(nóng)家土地,像豪強一般搜刮地租,又或者等著別人送上香火錢!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們的女主人雖是青樓之主,卻是世間真正的菩薩!”
不一會兒,我們便在樓前停下,有幾名女子將我引入。
一個婦人向樓上呼喊一聲:“快去叫王夫人,十七郎君來了!”
接著數(shù)名衣著華美的女子帶領(lǐng)著我上了三樓,此地房間頗為精巧,是這館子主人和伶人的住所。
我在一間屋內(nèi)坐下,不久便有一位衣著整潔簡樸的老嫗笑容滿面地走過來。周圍的女子見到她,紛紛行禮道:“王夫人?!?p> 我又錯愕不已,這老嫗竟然是這館子的主人,她的衣著尚不如一名伶人精致。不過我亦起身一拜。
婦人和氣地請我落座,自我介紹道:“我是這聽雨閣的主人,王氏阿碧。十七郎君,我恭候你多時了。”
“王夫人請我前來有何貴干呢?”
王夫人笑了起來。
她已過耄耋古稀之年,滿臉皺褶,卻精神矍鑠,口齒清晰:“我想請洛十七郎君為我提筆記事,我活的太久了,記憶大不如前……近日常常醒來之時,發(fā)覺忘了過去好些事情。我尋思著,想找人為我記下來?!?p> 她說到這里,像是一個孩童一樣猛地一拍腦袋,笑容可掬地從袖中取出一物來,擺在我的面前,說道:“這價錢自然是好商量的,我也知道如今風流才子多是注重名節(jié),不愿替我們這些卑賤女子效勞,所以我絕不敢虧待十七郎君的。這件物品本是過去江東步兵張季鷹之物,你看可合適?”
我疑惑地撿起那件物品一看,竟是一塊美玉!雖然我家境平庸,見識淺薄,可是這塊美玉絕是稀世珍寶!
王夫人見我一時無話,面露難色地嘟噥道:“其實這玉原本要更大些,卻是我暴殄天物,將它截去一半,購置了這聽雨閣的產(chǎn)業(yè)……”
“王夫人,這塊美玉即使就這一半,亦是價值連城,你想請何人請不到呢!我只是一個替別人記事的刀筆小吏,怎么敢接受?”
“呵呵……十七郎君自謙了。我看過很多人的文章,那些文人才子文筆華麗,可多是夸大其詞,賣弄本事罷了,我可不喜歡他們這作風。你之前曾為官府記載流民之事,言辭懇切,我卻喜歡得很……”
我暗暗吃驚,這王夫人真不簡單,我確實為朝廷官府記載流民之事,可是官府文件她竟然也能看到?
“好吧,那是何人何事呢?”我恭恭敬敬地說道。
老嫗點點頭,命人取來一個精巧的大盒,從中取出一副陳舊的琴來。
這琴應(yīng)是許久未曾彈過,琴弦皆已朽爛,不過琴身仍是保養(yǎng)得很好。
王夫人撫摸著琴身,垂目長嘆,像是望著一位故友。她抬起頭來,問道:“十七郎君,你可有見過有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哦?既然不可為,為何要去做呢?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人!”我說道。
王夫人淺淺一笑,命人端來筆墨紙硯,擺在我面前,而后說道:“我要記的人便是這琴的主人,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我頗有興致,提筆準備書寫。
王夫人遠望窗外,回憶過去,顫顫巍巍地說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曾經(jīng)的故人舊友都已作古,而我卻成了碩果僅存的人……”
她娓娓道來:“五十年前,那時胡人還未南下中原。大晉皇帝坐擁四海,八方臣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時中原之地,一面忍受著王公貴族同室操戈的戰(zhàn)亂之苦,另一面達官顯貴之人享受著歌舞升平、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那真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時代。”
“那時,我只是雍州之地一個妓館的女子,跟著鴇媽去司州尋找可充伶妓的小娘子。我在洛陽城外一戶農(nóng)家里第一次遇到了她,我起初并不知道這小娘子的身份,只是叫她枝子。后來才知道,她竟是大晉的宗室公主!她真正的名字是司馬枝,因為許許多多的事,我們便叫她楠枝了……”
“哦?這真是個怪事!王夫人,那我應(yīng)該將她的名字記作何姓呢?”我問道。
王夫人思慮一番,說道:“還是寫楠枝吧,她一定不會責怪我的。她曾告訴我,她雖是親王之女,卻并不憐惜司馬家的姓氏,倒是這楠家姓氏讓她心安……”
接著王夫人面容戚戚,念念叨叨地說道:“……關(guān)于她的這些事情,都是她告訴我的。我們一起輾轉(zhuǎn)數(shù)千里,南下渡江躲避胡人之災(zāi),她卻執(zhí)意留在江北了。”
“她還活著嗎?”
王夫人搖搖頭,“她死了,想必是在沔水之畔吧。她積郁太深,身為少女,心若老嫗。雖然枝子身為宗室貴胄,卻連一日的幸福都沒有享受到。國破家亡之后,她早已心力交瘁,無求生之念了。率領(lǐng)百姓南渡恐怕是支撐著她的最后一絲念想……”
“那時我們離開新野趕往沔水的路上,枝子每夜都要與我一起睡,拉著我,讓我聽她說她自己的事情。枝子原本是個沉默寡言的小娘子,我自個兒卻是個話癆。可沒想到那幾晚,她一直喋喋不休地講著,竟然連我都插不上嘴。她將她的苦悶,她的仇恨,她的迷茫,甚至是她心中微微初開的情竇,都細細講給我聽……”
“……那時枝子便知道自己要死了吧,所以這般急切地想讓我知道她的事情。她雖然嘴上不說,可是在心里,一定是害怕著別人將她忘記……”
年老的婦人抬起袖子輕輕擦著眼眶,喃喃自語道:“枝子一生追隨著她父親的腳步,心中苦楚無人與之分擔。她雖然一路之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但是直到紫玉成煙的那一刻,她仍是我們之中最孤單的人哪……”
——————全文完——————
洛十七君
呼呼,終于寫完啦!?ε-(′?`;)?可能有人覺得我寫的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根本看不明白。 其實我文中折騰了兩個主題,一個是對自我本心的認知,女主和男主都曾經(jīng)迷茫過——女主曾被仇恨蒙蔽(不過司馬越真的是奸臣賊子……),而男主則是深陷迂腐的前人恩怨——而后兩人都真正明白自己心中的道義(女主拉了男主一把),并為之竭盡全力。 另一個主題則有點宿命論的感覺,兩人雖然最終豁達通透,卻再也不能逆天改命。其實這一個基調(diào)在一開場女主的老爹司馬乂就定下了,后來女主再見司馬越的時候,過去的仇人也告訴了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這個故事的另一個主題呢。 總之呢…… “過來人啊,我們曾經(jīng)犯下了無可補救的錯誤,卻仍要振翅高飛,這就是屬于我們的命運和榮光啊!”這種感覺我自個兒挺喜歡的,不過在網(wǎng)文里算是很大很大的毒點吧。管他呢,就算是我自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