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走了,劉辯知道現(xiàn)在自己面對所有問題,就是這些政策能不能施行下去的問題。而施行這些政策,必須要有士族的支持,自從知道了楊家很窮以后,劉辯就一直在想如何把楊修拉下水,如果可以得到楊家這個頂級士族的支持,自己離成功又近了一大步。
劉辯當初的打算是完全依靠百姓和庶族的支持,但是這要困難的多,自己在兗州,這個四戰(zhàn)之地,一個不慎,自己的這次穿越之旅,就可以提前宣告結(jié)束了。
楊家窮,有窮的好處,窮就以為著土地少,對攤丁入畝的抵觸要弱很多,窮還以為著,他們不是貪得無厭的人,至少比那些有錢的士族,更能多為國家的利益考慮,這些就已經(jīng)足夠了。
魏恒并沒有和楊修一起來,而是在楊修走后半個時辰才到的。劉辯詳細的對魏恒解釋了一下這次象棋比賽的事。
時間就定在正月初十,以后每月舉辦一次。參賽的人數(shù)、年齡等沒有任何限制,只需要報名即可。
最重要的就是獎勵,最終獲勝者不但可以得到十萬錢的獎金還可以成為本月的擂主,到年終這些每個月的擂主將有一次總決賽,十二個擂主最終的獲勝者,會被評選為“棋王”,并得到一百萬錢的獎勵。
這些肯定是賠錢的,為了賺錢劉辯想到的就是賭,讓整個雒陽的人都可以根據(jù)每個人的實力進行下注,賠率等事又給魏恒詳細的介紹了一番,就讓魏恒回去宣傳準備。
雒陽就要大亂了,能不能堅持一年,還真不好說。
劉辯的真實目的并不在賺錢,目的有兩個。
一:人才。如今并不是后世,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記住大量的棋譜,加上多練習,就能成為高手。如今的象棋只是剛剛被大家接受,能夠最終獲勝者,無不是心思縝密,頭腦靈活,能夠做到走一步看三步的智者。
就像楊修,劉辯相信,以楊修的頭腦,不說得第一,也至少不會太差。
如今沒有那么多的實戰(zhàn)可以參考,沒有那么多時間可以去練習,一切都只是摸索階段。
棋藝高強的人,至少是一個邏輯推理能力,記憶力,綜合分析能力,組織協(xié)條能力和領導能力等都比較強的人。而且這象棋是模擬行軍打仗而設計的,應該能吸引對軍事比較熱衷的人參與,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尋找人才變得非常簡單。
完全可以讓魏恒把最后幾場的比賽名單送過去,自己從中應該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人才。
還有一點就是名望,在這個熱衷名聲的社會,一個“棋王”的稱號,還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二:就是給大家灌輸一個,公平公正比賽、人人都可參與、不分貧富貴賤、一切能力為先的思想。讓大家明白,在這場比賽中是人人平等的,只要有能力就有出頭的機會,也是為科舉打下一點小小的基礎。
至于最后能不能賺錢,劉辯還是有把握的,只要把賠率設定好,這都不是問題,當然賺錢不是劉辯真正的目的。
一切交代完畢,就讓魏恒回去開始宣傳,最起碼要在初十之前,讓整個雒陽城的人都知道此事,宣傳的重點就是:人人都可參與,一切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
……………………
雒陽城,太傅楊彪家的書房內(nèi)。
看著楊修失魂落魄的回來了,楊彪滿臉的擔心,不清楚是什么事情,能讓楊修變成如今的模樣。楊修沒有解釋,直接來到書房,讓所有人退下,關好房門,對著楊彪滿臉震驚。
“果然被我猜到了,濟王不但有了解決土地兼并的方法,還有了選拔官員的方法?!?p> 楊彪有些不太相信,這些事情是這么容易想到的嗎?還一下就是兩個,充滿懷疑的道:
“是什么辦法,效果如何,不會又是和王莽推行的井田制類似吧?”
“父親,我們……不……整個天下人都小看濟王了,孩兒打算投效濟王。”
楊彪臉色一怔:
“胡鬧,到底是什么方法?”
“就是:攤丁入畝和科舉選才?!?p> 看著臉色不太自然的楊彪,楊修解釋道:
“攤丁入畝,簡單地說,就是以后的所有稅收,只按土地收取,不在按人口收取,而且其它一切的苛捐雜稅都并入田畝之中。家中有多少地就要交多少稅,這對于少地或者無地的百姓是非常的有利,可是對于土地千頃、萬頃的世家豪族,簡直就是滅頂之災呀!
科舉選才,就是以后的官員、人才選拔,統(tǒng)一為國家通過科考擇優(yōu)錄取,上到頂級豪門,下到貧民賤戶,人人都可參加科舉?!?p> 楊彪聽完了,同樣的變得失魂落魄,心中是驚濤駭浪,只是開口說了一句:
“這兩條,任何一條都可以使天下大亂呀!”
說完,黯然失色的離開了書房。
楊彪不同于楊修,他考慮的問題更多,如果楊家支持劉辯,就是與天下絕大多數(shù)的士族為敵,如果不成功,楊家就此覆滅。當然,如果成功,對于楊家來說就是一個可以流芳百世、千世的巨大名望,有這個名望在,楊家就算沒落,只要家學不失,出頭,相對要容易的多。
楊彪畢竟和一腔熱血的年輕人不一樣,年輕的楊修主要考慮的是前程。而已經(jīng)上了年紀,看慣了世事沉浮的楊彪主要考慮的是穩(wěn)定,是后路。如果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庭,他是輕易不愿冒險的。
楊彪一直再權(quán)衡利弊,一直到傍晚,才來到書房見楊修。
見到楊修直接就問:
“德祖,你為什么決定要效忠濟王呢?”
“父親,孩兒只是認可濟王,才這樣決定的?!?p> 楊彪驚訝,他還以為楊修會說出一些大道理,來說服自己,沒想到就是一句:認可濟王。
“你認可濟王什么呢?”
“一為:氣魄。讓出帝王之位,沒有心懷天下的大氣魄之人,怎么可能辦到?至少孩兒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人。
二為:見識。能想到攤丁入畝和科舉選才的人,不管能力還是見識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天下人何止千萬,有誰能想到呢?
三:就是佩服了,孩兒以十五歲的年齡,可以說已經(jīng)才學過人,讀書無數(shù),就是許多年長的成名之人,孩兒也不曾服他,因為孩兒缺少的只是時間和歷練,將來成就如何還猶未可知,至今只服濟王一人?!?p> 楊彪看著自己唯一的兒子,他知道,論讀書,楊修不比自己少多少,就是太年輕,太心高氣傲,在學識上,從來沒有佩服過任何人,沒想到如今會佩服劉辯,這是楊彪無論如何都想不通的地方。
不過對于劉辯禪位這件事,楊彪心中只有惋惜,甚至覺得大漢很可能就因為劉辯的禪位,而就此煙消云散。
“可是,兗州不是一個好地方啊!如果在沒有任何勢力的時候,提出來這些,兗州很有可能瞬間破滅,那里有選擇四戰(zhàn)之地作為根基的呢?”
“這個孩兒忘記問了,要不我明天再去問問?”
“不用了,如果濟王真的如你所說,那濟王應該有自己的考慮,如果你已經(jīng)決定,為父要做兩件事?!?p> “什么事?”
“第一、召你的伯父楊琦和叔父楊眾在楊家祠堂,把你逐出楊家。
第二、為父就此告老還鄉(xiāng),辭官歸隱?!?p> ……………………
楊琦,官至侍中、衛(wèi)尉。建安元年(196年)獻帝都許,追封其子楊亮陽成亭侯。楊琦玄孫楊鉉是隋文帝楊堅的六世祖。
楊眾,官至御史中丞、侍中。于獻帝西遷時步行隨從。建安二年(196),追前功封蓩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