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公元675年二月,劉仁軌率領(lǐng)李謹行和十五萬大唐士兵攻打新羅的金城,金法敏派大將金沙揚率領(lǐng)十萬新羅士兵抵御大唐將士。
劉仁軌與金沙揚大戰(zhàn)三十回合,金沙揚體力漸漸不支,劉仁軌趁機一刀斬殺了金沙揚,十萬新羅士兵戰(zhàn)死二萬,其余八萬新羅士兵逃入城中,金法敏從此堅守金城,不再派大將率兵抵御大唐將士。
劉仁軌見金法敏不肯派大將率兵出城,便率領(lǐng)李謹行和十五萬大唐將士去攻打新羅的七重城。
七重城守將樸佐君武藝高強,箭法高超,刀法也十分了得,樸佐君見大唐軍隊兵臨城下,便帶著城中的五萬新羅將士出城迎戰(zhàn)。
樸佐君一箭射向劉仁軌,劉仁軌的左臂被射中,劉仁軌拔下那只箭,揮舞手中的大砍刀沖向了樸佐君,樸佐君舉刀相迎,李謹行和十萬大唐士兵沖向五萬新羅將士,李謹行連斬五員新羅大將,并和劉仁軌一起大戰(zhàn)樸佐君,樸佐君一刀砍在李謹行的左肩上,李謹行大叫一聲,疼的摔下戰(zhàn)馬,樸佐君接著又一刀砍向劉仁軌,劉仁軌則用手中的大砍刀抵擋,劉仁軌與樸佐君大戰(zhàn)了三百回合,樸佐君將刀扔在地上,騎著戰(zhàn)馬往城門而去,劉仁軌追擊樸佐君,樸佐君在戰(zhàn)馬上轉(zhuǎn)身,張弓搭箭,一箭射在劉仁軌的胸口上,劉仁軌強忍疼痛,拔出射在自己的胸口上的那支箭,拿著那支箭繼續(xù)追擊樸佐君,樸佐君又向劉仁軌射了一箭,劉仁軌躲過了那支箭,此時樸佐君已經(jīng)騎著戰(zhàn)馬進了城門,劉仁軌趁機指揮大唐將士沖進七重城中,新羅將士無法阻止大唐將士,只得眼睜睜的看著大唐將士沖進七重城中,樸佐君見狀,只得張弓搭箭,向大唐將士射箭,樸佐君射死了四十七個大唐士兵,而樸佐君射死四十七個大唐士兵后便沒有箭了,樸佐君深深的后悔在與劉仁軌大戰(zhàn)三百回合后為了引劉仁軌追擊自己,以便突然轉(zhuǎn)身一箭將劉仁軌射死,把手中的刀扔了,結(jié)果卻導致劉仁軌指揮大唐將士沖進了七重城中,樸佐君無奈,只得舉著弓沖向劉仁軌,樸佐君大喊:“現(xiàn)在我只能用弓做兵器了!我用弓也能將你誅殺!”
劉仁軌在樸佐君即將沖到自己面前的時候用手中的那支箭刺在樸佐君的胸口上,樸佐君落馬而死。
劉仁軌就這樣率領(lǐng)大唐將士攻占了七重城。
劉仁軌率領(lǐng)大唐將士攻占七重城后,便讓李謹行率領(lǐng)大將士兵駐守七重城,劉仁軌自己則前往靺鞨去請靺鞨兵助戰(zhàn),劉仁軌讓靺鞨兵去攻打新羅的南部,靺鞨兵到達新羅南部后,就開始攻打新羅南部的各個城池,斬殺了一百萬新羅士兵。
劉仁軌回到七重城后,率領(lǐng)大唐將士離開七重城,繼續(xù)去攻打新羅的金城,金法敏被迫派金城中的所有新羅將士出城迎戰(zhàn),三天后,劉仁軌率領(lǐng)大唐將士攻進了金城,金法敏被劉仁軌活捉。
劉仁軌對金法敏說:“金法敏,你敗了,你投降吧?!?p> 金法敏說:“我不投降,你如果能把新羅的所有城池都攻破,我就投降?!?p> 劉仁軌說:“好,半個月內(nèi),我一定率領(lǐng)大唐將士把新羅的所有城池都攻破!”
劉仁軌說完便率領(lǐng)大唐將士去攻打除已經(jīng)攻打的七重城、金城以外的所有新羅的城池。
半個月后,劉仁軌果真率領(lǐng)大唐將士把那些在攻下七重城、金城之前沒有攻下的新羅的城池都攻破了,新羅的將士們在失去城池后聯(lián)合起來襲擊大唐將士,劉仁軌指揮大唐將士打敗了新羅的將士們。
劉仁軌派人將大唐軍隊攻破新羅所有城池的消息告訴了唐高宗,唐高宗下旨,令劉仁軌回長安受賞,以李謹行為安東鎮(zhèn)撫大使,屯駐在新羅的買肖城,失去城池的新羅的將士們再次聯(lián)合起來,攻打買肖城,李謹行指揮屯駐在買肖城的大唐軍隊擊退了新羅的將士們。
新羅的將士們在被大唐軍隊擊退一次后,又一次攻打買肖城,但再次被大唐軍隊擊退,當新羅的將士們第三次攻打買肖城時,李謹行下令,讓大唐軍隊將新羅的將士們?nèi)肯麥?,新羅的將士們與大唐軍隊大戰(zhàn)了五天,最終被大唐軍隊全部消滅。
劉仁軌回到長安受賞,唐高宗重賞了劉仁軌,此時,金法敏遣使前往長安進貢,并且謝罪,唐高宗赦免了金法敏的罪行。
公元675年四月七日,武媚娘因唐高宗對常樂公主非常好,于是遷怒于常樂公主的女兒、李顯的妃子趙氏,將趙氏幽禁于內(nèi)侍省,每天給趙氏生食料,趙氏最終死于內(nèi)侍省。
公元675年四月二十五日,武媚娘將太子李弘毒死于合璧宮,李弘死時年僅二十四歲。武媚娘是李弘的母親,但武媚娘依然對李弘痛下毒手。
公元675年六月五日,唐高宗立李賢為太子。
公元676年二月二十八日,唐高宗下旨將安東都護府從平壤城遷到遼東城,新羅王金法敏趁機出兵侵占了大同江以南的高句麗地區(qū),并控制大同江以北的高句麗地區(qū),至此,大唐用多年時間平定的高句麗地區(qū)只有遼東城和新城依然被大唐控制,其余高句麗地區(qū)一部分被新羅侵占,另一部分被新羅控制。
公元676年八月,大唐文學家、詩人王勃渡海時不幸溺水而死,年僅二十七歲。
公元677年二月,唐高宗授高藏為遼東都督,并把當初從高句麗遷移到大唐一些人口極少的地區(qū)的高句麗百姓都遷移到遼東城,并把安東都護府從遼東城遷到新城,高藏暗中與靺鞨勾結(jié),準備反叛大唐,黑齒常之打探到高藏暗中與靺鞨勾結(jié),準備反叛大唐的消息,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唐高宗,于是唐高宗將高藏召到長安,高藏到達長安后,唐高宗下旨將高藏流放到邛州。
第二天,唐高宗又下旨將遼東城的高句麗百姓遷移到河南、隴右各州,但留下貧弱的高句麗百姓生活在遼東城旁。
公元678年,大唐與吐蕃發(fā)生多次大戰(zhàn),雙方互有勝負,這些大戰(zhàn)皆由吐蕃挑起。
公元678年九月,侍中、張文收的兄長張文瓘病逝。
在張文瓘病逝的這個月,工部尚書、左衛(wèi)大將軍劉審禮在大唐與吐蕃于青海大戰(zhàn)時被吐蕃將士活捉,三天后,劉審禮病逝于吐蕃,而此時,劉審禮的兒子們剛聽說他們的父親被吐蕃將士活捉,并不知道他們的父親已經(jīng)病逝于吐蕃,他們便讓家中的仆人把他們綁縛,然后他們到宮中去覲見唐高宗,他們到達宮中后跪地請求唐高宗讓他們到吐蕃贖回劉審禮,唐高宗也不知道劉審禮已經(jīng)病逝于吐蕃,于是唐高宗便讓劉審禮的次子劉易從到吐蕃贖回劉審禮,劉易從到吐蕃后才知道他的父親已經(jīng)病逝于吐蕃,劉易從悲痛的晝夜號哭,吐蕃宰相論欽陵被劉易從的孝心所感動,于是論欽陵便將病逝的劉審禮交給劉易從,劉易從脫下鞋襪,光著腳將病逝的劉審禮背回了長安。
公元678年十月,徐州刺史李元曉病逝。
公元678年十一月,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來濟的兄長來恒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