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之新儒定漢

第十六章 子義去,子龍來

三國之新儒定漢 錯誤的乘號 2165 2018-11-10 17:52:38

  “備便是有心相救,但奈何兵微將寡,力不從心。不如孔北海先行,容某去公孫瓚處借的兩三千士兵,再來相助?!眲涑烈髌蹋瑢χ兹谡f道。

  孔融不禁有些懷疑,“劉使君,可不要失信啊?!?p>  劉備正色說道:“我劉備,言出必行,您認(rèn)為我是那樣的人嗎?不管我劉備能借到兵還是不能,我都會如約而至。”

  聽到這話,孔融顯得十分高興,劉使君真君子也,是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融自罰三杯,還望使君莫要怪罪?!?p>  “孔北海客氣了。來來來,眾人滿飲此杯,慶祝大敗黃巾?!眲浯騻€哈哈,將這事翻了過去。

  “孔國相,劉使君,青州之圍既解,我們之間的緣分就到此吧。我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投奔揚州刺史劉繇,這次回青州也是來接母親的。明天我就打算離開了。”太史慈飲下一杯酒,向眾人告辭。

  孔融面有難色:“太史將軍,本來我是不應(yīng)該留你的,不過徐州緊急,太史將軍能否稍等些日子再走?”

  “孔國相,實在抱歉。在下早就答應(yīng)了朋友一起投奔劉繇。這一次受母親之命,青州之行已經(jīng)花費了不少時間。再晚,恐怕就要失信于人了,還望國相見諒?!?p>  “嗯,也罷。太史將軍勇武,在劉揚州的麾下必然能有一番事業(yè),融提前為將軍賀!”孔融也是灑脫的人,沒有去強(qiáng)求。

  “孔融先生言過了。”程皓這時不合時宜地出言,“我想子義將軍在劉揚州麾下既待不了多久,更難得到重視?!?p>  “這,程先生何出此言?”太史慈倒也不莽撞憤怒,只是面色不善地問道。

  劉備也十分不解,“是啊,軍師。太史將軍武藝高強(qiáng),為人忠義。所謂錐處囊中,怎么可能得不到重用?又怎么可能不會長久?”

  “主公,若說是錐處囊中,子龍將軍可足夠鋒利?揚州世家縱橫,重要的官職早被占據(jù),太史將軍若沒有足夠的戰(zhàn)功,即便劉揚州知道將軍的大才也不可能重用的?!?p>  程皓暗暗咽了口唾沫,喝酒傷嗓子啊,“可揚州最大的敵人不是外來,而是內(nèi)部山越叛亂。鎮(zhèn)壓蠻族,根本用不到也輪不到太史將軍分這一份功勞?!?p>  “而一旦外敵來犯,無論是荊州劉表、徐州陶謙,還是豫州袁術(shù),都不是內(nèi)部派系分立的劉繇能夠抵抗的。屆時,揚州易主,太史將軍自然也就不能長久了?!?p>  眾人聞言都陷入了沉默,太史慈沉思半晌,說道:“多謝程先生,子義受教了。只不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子義允諾了朋友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p>  “呵呵,太史將軍也不必悲觀。剛剛只是程某的一些推測罷了,未必就準(zhǔn)。再者說,就以將軍的武藝,未來恐怕各個州郡的主官,都是求之不得呢?!?p>  “正是如此,太史將軍。一旦有不如意,或是無路可去,我劉備,隨時歡迎將軍的加入!”

  “呵呵,多謝劉使君了?!?p>  ……

  城外,孔融、劉備、太史慈幾人同行。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各位,我們就在這里分別吧。劉使君,不要忘了我們的約定?!笨兹趯溧嵵卣f道。

  “呵呵,孔國相,我劉備言出必踐,請您放心便是。國相,太史將軍,再會?!?p>  “再會?!?p>  “再會?!?p>  眾人各自離去??兹趲Я松先f士兵,劉備也還有三千多軍士,只有太史慈單人獨騎。望著太史慈離開的方向,程皓不禁心生感慨。

  太史慈這一去,不知道還會不會延續(xù)歷史上的悲劇,四十歲,壯年而死,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大丈夫生于亂世,當(dāng)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壯志未酬身先死,讓后人扼腕嘆息。

  雖然三國時期壯志未酬而死的文臣武將并不少,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是壯志未酬的,現(xiàn)在的這些人幾乎都沒能見到天下重新歸于一統(tǒng)的那一天。但是,太史慈的死,畢竟太過“草率”。

  鬼才郭嘉好歹是因為遠(yuǎn)征幽并,水土不服。更在臨死前獻(xiàn)出了平定烏桓的最后一策。劉備、曹操也算做是“六十而死,不稱夭亡”,畢竟也是奮斗了一輩子,即便未能完成壯志,也能夠沒有缺憾了。

  而太史慈、孫策,死得太憋屈,不明不白。小霸王竟死于三個死士的,刺殺,大將太史慈居然死于攻城時的箭矢,還是回到大本營才死去??纯窗?,三國時期還有哪位名將死于攻城?即便是許多武將都是“親冒矢石”,但是親兵的護(hù)衛(wèi)使他們只需注意正面的敵人。這兩位大佬的親兵,未免也太不合格了吧?江東這潭水,很深啊。

  不過,自己只不過是見獵心喜,太史慈能活下來自然最好,若是不能,自己也不過是頗有遺憾,也談不上傷心。畢竟,有關(guān)張,再加上未來的趙云,以及會得到的諸多名將面前,太史慈還真不是特別的出色。

  回過神,程皓輕輕地?fù)u了搖頭,任其自然吧。

  “師弟,陶恭祖與你既沒有昔日舊恩,更沒有什么情誼。你何必冒著得罪曹操的風(fēng)險,去就一個毫不相干的人呢?更何況,陶恭祖的屬將殺死了曹嵩,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興兵,那是合情合理,乃是陶恭祖咎由自取,又何必去救呢?”公孫瓚聽了劉備的借兵請求后,十分吃驚地問道。

  程皓在一旁聽得一愣一愣的,理兒倒是這個理兒,但是你這么直白地當(dāng)著人說出來真的好嗎?怪不得你老從壓著袁紹打,到現(xiàn)在的均勢對峙,并且不久之后被人給滅掉呢。不光是因為袁紹四世三公啊,城府這么淺,四處得罪人,不失敗才真是沒有道理了。

  劉備聞言,堅定地說道:“陶恭祖是仁人君子,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恐怕是張闿見利忘義,私自所為。而曹阿瞞,視百姓于無物,肆意屠殺,備實在痛恨。更何況,備已應(yīng)諾北海相孔文舉,無論師兄借兵與否,備都會去解徐州之圍。一諾千金,備絕不會違背諾言,否則,豈不是為天下人所笑?”

  公孫瓚深深地看了一眼劉備,似乎想要看出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好吧,師弟,既然你意已決,師兄借給你兵便是。不過如今我與袁紹相對,倉促之間也調(diào)不出多少兵,就給你三千馬步軍吧?!?p>  “多謝師兄,不過還希望能夠借趙云一用?!?

錯誤的乘號

第二更。感謝大家的點擊、收藏和推薦。謝謝大家。乘號現(xiàn)在好累,就不多說了。謝謝大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