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為什么羽籍直到戰(zhàn)爭的中段才趕往高句麗參戰(zhàn)呢,這個恐怕和李世民當時的心態(tài)多少有點關系,他可能是要打算降低羽籍的影響力;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羽籍除了短暫的擔任過金吾衛(wèi)大將軍之外,根本就沒有正兒八經的官職,他那個什么檢校什么將軍之類的,還有什么柱國這個都是勛官,根本就沒實權,說白了就好比軍銜一樣,光有個軍銜,沒職務”于更轍先生扶了下眼鏡說道。
“所以,唐太宗是覺得這次準備這么充分,不用羽籍一樣能打勝仗,所以他一開始根本就沒讓羽籍跟著去洛陽,可是他想的不錯,戰(zhàn)事的發(fā)展似乎也跟他想的一樣,唐軍連連取勝,雖然打卑沙城時候遇到點麻煩,不過還是順利的拿下了;可是,到了白巖城可就慘了,李績率領十幾萬唐軍圍攻白巖城幾個月都沒拿下來,這時候高句麗援軍到了,反而擊敗了唐軍,李世民坐不住了,于是他不得不讓自己的女婿羽籍來前線參戰(zhàn)”
于更轍先生喝了一口水,說道:“這羽籍從長安趕到洛陽去見李世民,不久李世民起駕前往定州督戰(zhàn),羽籍這時候率軍去了白巖城,一出手就把白巖城給拿下了,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之前李績率軍攻了很久削弱了白巖城的防御力量,可是大家要注意一點,那就是羽籍去的時候正好是李績的兵馬戰(zhàn)敗,高句麗援軍士氣高漲的時候,所以羽籍這場戰(zhàn)斗含金量還是很高的,以少打多,擊敗了高句麗的部隊”
“拿下白巖城,擊潰了高句麗人馬以后不久,羽籍率軍前往安市城作戰(zhàn),而白巖城就留給了李績等人負責把守,不久得到消息的李世民親自率軍前來白巖城;而羽籍在安市城也打開了局面,他因為兵力過于單薄,所以沒辦法攻下全部城池,只占領了大約一半左右的城池,這里就出現了一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事情,那就是雙方都在同一個城池里,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卻誰也奈何不了誰”
“后來高句麗的權臣淵蓋蘇文派了十幾萬大軍馳援安市城,而與此同時李世民也親自率軍來安市城接應羽籍;你瞅見沒有,看看羽籍多大的譜,皇帝親自率軍馳援,然而最終還是高句麗的人馬率先抵達安市城,這時候羽籍解決了城內殘余守軍之后決定開出城池和敵人決戰(zhàn),這是多大的魄力,一般這種情況下將領們都是據守城池的,也就羽籍敢這么干;好家伙,高句麗人大十幾萬,羽籍就兩三萬人,就迎著高句麗軍隊就這么沖殺,想想那個場面就很激動”
“經過浴血奮戰(zhàn),唐軍終于擊敗了高句麗人,但是自身也死傷不少,高句麗人經此一敗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不久后李世民率領唐軍主力趕到,高句麗人一看大批唐軍趕來于是他們就灰溜溜撤退了;可是,羽籍會讓他們離開么?顯然是不可能的,想跑?沒門!羽籍就率領唐軍不斷的攻擊撤退中的高句麗人,結果這一下高句麗人徹底崩潰,來的時候十幾萬大軍,回去時候寥寥無幾,至此高句麗重鎮(zhèn)安市城也被唐軍拿下,戰(zhàn)爭徹底倒向唐軍一方,只要李世民不出昏招,勝利也是指日可待了”
“安市城的戰(zhàn)事結束后,李世民下令唐軍進入休整,而高句麗那邊因為幾次大敗,兵馬糧草損失慘重,所以淵蓋蘇文開始四處搜刮人口和物資以抵抗唐軍;貞觀十九年,也就是公元的645年,三月,李世民率領十八萬唐軍離開安市城前往下一個高句麗重鎮(zhèn)大王城,準備要攻打大王城;如果順利攻下大王城,那么高句麗境內除了平壤以外就沒有什么重鎮(zhèn)了,所以大王城的戰(zhàn)役對雙方來說都非常的重要”
“唐軍這邊來到大王城一看,好家伙整個城池跟兵營似的,城內就不說了,城外也遍地都是高句麗人的營寨,估計得有個幾十萬人,當然誰都知道這些高句麗軍隊,所謂的軍隊也不過是一些老弱病殘甚至還有婦女;但是唐軍這邊也不敢輕視,畢竟數量太多了,一個處理不好陰溝里翻船可就慘了”
“唐軍扎下營盤以后不久就開始不斷的沖擊高句麗人在城外的營寨,日夜不停的突擊,直接把城外的高句麗人給驅逐了,都給打跑了;唐軍也因此可以直接面對大王城了,不久后李世民下令攻城,但是進行的很不順利,于是乎李世民沒轍了就又讓羽籍接手攻城,羽籍接過來以后開始不斷的往城內投擲火球等等一些易燃物品,企圖燒毀城內的一些設施從而達到瓦解城防的目的”
“您還別說,羽籍干這個還真是有經驗,貞觀八年他一把火燒了汀州城,幾萬獠人全軍覆沒;十來年之后,羽籍似乎又打算故技重施,但是大王城可不是汀州城,這可比汀州高大堅固,所以羽籍的辦法并不是特別的又用,但是最終唐軍還是破壞了大王城的城門,羽籍順勢就帶人沖殺進去和城里的高句麗守軍廝殺在一起,而李世民得了消息也立刻調集部隊支援羽籍的作戰(zhàn)”
“唐軍不斷沖進大王城,城內高句麗人漸漸被唐軍擊潰、殲滅,值得一提的是羽籍的兒子,當時僅僅十四歲的羽梁,他作戰(zhàn)十分的勇敢,最后竟然生擒了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這讓他外公李世民非常的高興;這個羽梁是羽籍的二兒子,出生于貞觀五年,也就是公元631年,他的生母是羽籍的二夫人襄城公主;一些史書中也記錄了羽籍非常喜歡這個兒子,為什么,因為這個羽梁最像他爹,所以羽梁自然就非常的討他爹的喜歡”
于更轍先生繼續(xù)說道:“唐軍攻下大王城,幾乎全殲了高句麗人,還生擒了淵蓋蘇文,這可是大勝,李世民心情大好,于是大宴群臣;同時,李世民還派人要求平壤的高句麗國王投降,平壤那邊得知淵蓋蘇文全軍覆沒以后嚇得立刻就跟李世民接洽說愿意投降大唐,于是高句麗就這么成了大唐的囊中之物,不久后百濟傳檄而定,但是新羅遇上點麻煩”
“新羅女王不愿意投降大唐,于是李世民就派出薛禮去討伐新羅,但是薛禮剛到新羅,那邊就發(fā)生政變了,新羅女王被她的大臣聯手推翻并且生擒送到了薛禮這里,由此新羅宣告滅亡;李世民已經完成了對遼東三國的征伐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貞觀十九年十月,處理好一切事務后,李世民下令班師回朝”
“貞觀二十年年初,李世民率領大軍凱旋回到長安,得知皇帝出征高句麗大勝凱旋的消息,長安的百姓紛紛上街前去迎接皇帝,那個場面大家可以自己去想想,整個朱雀大街人山人海,百姓們夾道歡迎皇帝歸來;回到長安后,李世民封羽籍為穎國公、鎮(zhèn)軍大將軍,時年三十五歲的羽籍也由此進入了大唐頂級貴族的行列,而且還圖畫凌煙閣;大家瞅瞅,什么叫成功,什么叫人生贏家,看看羽籍就知道了”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的648年,羽籍再一次出征討伐西突厥統(tǒng)葉護可汗,此戰(zhàn)羽籍全殲了西突厥軍隊,殺了統(tǒng)葉護,至此草原盡歸大唐所有,這里也就成為了中原人的后花園了;而這也是羽籍最后一次率軍出征,這以后直到羽籍去世這些年他再也沒有重新披掛上陣,等于就是提前退休了,這時候羽籍多大歲數呢,還不到四十歲”
于更轍先生繼續(xù)講述:“羽籍退休之后就過起了不問世事的生活,而他的兒女們也都陸續(xù)的成婚了,貞觀二十三年,羽籍的大兒子羽棟、二兒子羽梁先后成親也就是在這一年羽籍自己也成親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啊,老大難高陽公主被李世民指婚給羽籍了;然而高陽公主似乎是非常的樂意嫁給羽籍,這時候高陽公主十八歲,羽籍呢,都三十八了,夫妻倆相差了整整二十歲,高陽公主和羽籍的大兒子歲數一般大”
“這,你們說羽棟將來見了高陽公主那多尷尬,跟自己一般大,可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叫人家高陽公主是你爹的枕邊人呢,這輩分在那擱著呢;就算是高陽公主不嫁給羽籍,那她也比羽棟大一輩,高陽公主和羽棟的生母濮陽郡主是同輩人,按理說羽棟得管高陽公主叫一聲小姨”
“好了,說說羽籍對此是什么態(tài)度吧,正史上沒記錄羽籍的態(tài)度,總之貞觀二十三年,羽籍迎娶了自己的第五位同時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兩年后的貞觀二十五年,高陽公主給羽籍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羽籍的第八個兒子同時也是羽籍最小的兒子羽壯,高陽公主于唐泰興十九年,也就是公元的682年去世,享年五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