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舊城家事

第九章 龔家孩子和生意

舊城家事 淡沫相宜 2791 2019-04-22 13:58:47

  失去依簫后,羅梅特別想要孩子。

  因為干活過勞,加上懷的時間間隔近,不是流產(chǎn),就是小孩的身體很弱,生下不久就夭折了。

  雖然懷過十三個孩子,但只活下二男四女。

  他們是:女兒依笛(第三)、女兒依笙(第五)、兒子吳依弦(朱官)(第七)、兒子吳依竹(德官)(第十),女兒依琴(小名妹妹)(第十二),女兒依箏(小新)(第十三)。

  大人們連著喊“妹妹”和“小新”時,常順口喊成“小新妹妹”,令兒時的依琴好笑,她排到小新后面,成了妹妹了。

  在依琴四歲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相差一天駕崩,全國都在國殤中。

  依琴跟著依笛,依笙和依弦,依竹,從齊門外趕到城里的護龍街,看舉哀的儀仗隊巡街出游。

  看熱鬧的人傾城而出,人頭攢動。

  在巡游隊伍中,有白色的畫著天龍圖案的旗幡,有馬匹儀仗方陣和衛(wèi)士隊伍……

  在誦經(jīng)和尚的方陣后面,有幾個壯漢兩臂一字平舉,兩手臂下的皮膚上,各吊一只銅香爐,內(nèi)點燃由麝香、玫瑰精油和鋸末制成的“燃臂香”,直接燒著皮膚;香爐還隨走路上下顛動,壯漢們卻忍痛淡定地“苦行”向前。

  看得依琴心驚肉跳。

  其它小孩沖上來,追著隊伍邊看邊起哄。

  知道的人在叫:“快來看呀,有臂爐臂香!臂爐臂香!”

  這是依琴第一次進城。

  后來才知道這是將香置于臂上燃燒,以供養(yǎng)佛、菩薩,表示赤誠之意,是在起誓:“燃燒自己,照耀別人?!?p>  龔先夫婦,每天從天蒙蒙亮時起床,一直忙到深晚。

  一起在油燈下做工,甚至通宵達旦,成年累月這樣,好在年輕,硬撐著。

  后來,實在忙不過來了,雇了兩名伙計,一個幫著編織,一個里外打雜。

  孩子漸漸長大,干脆全家搬到邊上的村子里去住。

  把原住所騰出,也作了工房。

  在依琴七八歲時,頭頸里長出一個膿瘡,流膿水不止;冬天,半個斜襟棉祅都被浸透而發(fā)硬,換上干凈的衣服,一會兒又被浸濕。

  看了不少名醫(yī),吃了不少藥,涂了不少藥膏,亳無作用。

  后來患處長出瘺管,白、黃色的粘液更能順著瘺管流到外面,有時還流出帶血的膿液。

  小依琴身體越發(fā)不行了,長期的炎癥,引起發(fā)燒,開始是低燒,后來成了高燒,直至奄奄一息。

  她彌留之際,聽到羅梅在床邊哭,並說:“壽衣都準備好了,請來的醫(yī)生都無法回天,說就在這幾天了,妹妹會走的?!?p>  龔先最喜歡這個聽話的女兒,聰明、乖巧;對她的病情惡化,心急如焚,無奈在房內(nèi)來回踱步,一籌莫展。

  龔先說:“妹妹到底得的什么病,長了個又像瘤、又像瘡的東西。請了這么多醫(yī)生看,說不出究竟,不知病因怎么能治好呢?!?p>  又感嘆說:“不知民間有無高手,可來救妹妹一命!”

  話音剛落,忽然門外有位江湖的走方郎中,邊搖著鈴,邊在大聲吆喝:

  “馮半仙專治疑難雜癥?!?p>  “拔毒、剔骨,救死扶傷?!?p>  “專治瘤子、癰、疔、瘡、癤。”

  龔先想“死馬當活馬醫(yī)”吧,就把郎中請進屋來。

  郎中看了,不講病情,也不講看病的價錢,二話不說,從包里拿出些自制藥枌,涂在依琴傷口處。

  對龔先說:“先放藥,過兩天來拔。”

  臨走給羅梅幾顆藥丸,讓按時喂依琴服下,說是退燒的。

  三天后,馮郎中來了,拿了個上了白色藥粉的鉗子,夾住瘺管,迅速向外一拔,一根瘺管被輕松拔出。

  馮郎中對龔先說:“小孩已無礙了,請敷我這幾包祖?zhèn)髅胤?,七天?nèi)定可收口。”

  龔先拿了,千恩萬謝,要付重金酬謝。

  說什么,馮郎中都分文不肯取。搖著鈴,吆喝著又走四方了。

  不到七天,依琴完全康復,能下床了。

  羅梅對依琴說:“這不是仙人來救你嗎?”

  趕緊領(lǐng)著依琴到西園戒幢律寺燒香,又到寺院西面的“廣仁放生園池”放生了幾條大鯉魚。

  依琴信佛就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江南的土地肥沃,屋前屋后隨便撒下種子,都能長出莊稼。

  羅梅在屋后開出一大片田地,種著各種蔬菜,還養(yǎng)著雞鴨。

  為了致富,羅梅節(jié)省每筆生活開銷。

  經(jīng)過十幾年的艱苦奮斗,龔先夫婦通過善于經(jīng)營,勤勞節(jié)儉,積累了一定的資本。

  他們在離“姑蘇織造府”不遠的巷子里,開了一家有一定規(guī)模的,名為錦麗的織錦作坊。

  蘇州自古以來就是全國的絲綢織造中心。

  清朝,尤其在十全街周圍,聚集了一些織錦的作坊。

  作坊大多織的是宋錦。宋錦是一種五顏六色、提花、有美麗圖案,精致絕倫的絲綢。

  羅梅是個商業(yè)奇才,有敏銳、獨特的商業(yè)眼光,能抓住瞬息即逝的生意機會。

  龔先為人厚道、守信,織出的錦緞品質(zhì)上乘,價格公道,使他在業(yè)內(nèi)聲譽很好,生意越做越大。

  家境富裕,卻不奢侈,積累起了殷實的家當。

  家里有商號,有大的賬房。

  還放“經(jīng)線”給眾外人加工。此“調(diào)經(jīng)”是織錦前必需做的前期工作,要把經(jīng)線纏繞到錠子上。

  在那個年代,有種說法:當官有錢都置地,商人有錢都買房。

  龔家光房產(chǎn)就有二十六處,還不用說其他財物。

  蘇州明清時,民間的神祇與廟會活動十分盛行。羅梅有財力跟別人拼“會”,到杭州岳王廟等處燒香,是包只船去的。

  潑辣能干的“龔家太太”,在姑蘇城里有了名氣。

  龔家成了大戶人家。住宅在玄妙觀邊上的皮市街上。

  兩個兒子上過私塾。大的學問不如小的好。

  在封建社會里,女兒是不能上學的。

  女兒不能拋頭露面,而且都纏小腳。

  連哥哥的同學或朋友來了,都要回避,只能躲在屏風或帳幔后偷偷地張望。

  一點自由都沒有,只要哥哥在大廳里會客,她們就會被父母趕走。

  依琴天生聰慧、好學,讓哥哥們上私塾回來教她,因此她能看書、識字和算賬、記賬。

  在她出嫁前,家里的所有房契和作坊經(jīng)營等賬目,都交由她上賬和管理。

  閑時,她愛做女紅,愛在“棚子”上刺繡,或者看各種書籍,有文學的、歷史的……她知道“百里奚,五羊皮”等不少歷史故事,也愛看紅樓夢、三國等名著。

  由于愛學習,獲得了知識,自身的內(nèi)涵和修養(yǎng)都提高了。她明白了不少哲理,自然眼光和處事方式,和其它三位目不識丁的姐妹不一樣。

  她是個安靜、安穩(wěn)的人;不串門、不議論別人、不搬弄是非。

  她不愛虛榮、不貪圖錢財、謙虛謹慎,凡事寧愿吃虧,寬厚待人,從不損人利己。

  龔家的孩子,除了大哥懦弱些外,都有獨立自主的性格,這與父母整天忙于越做越大的生意,而無睱顧及他們有關(guān)。

  后來,兩個兒子成家了,女兒們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想到家業(yè)后繼有人,人丁興旺,羅梅和龔先的心中充滿了美好的希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