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四章:成全碧海
秀才娘子出事那天,汪掌柜的也費了一些心思。秀才娘子雖然有幾分姿色,可他多的是錢,找女人不愁的,本不想跟她長久相好下去。所以,他想,能暗渡陳倉,娘子不覺更好,覺了,他索性說去了濰縣,秀才不敢說出真相,事情也絕對牽連不到他汪掌柜……
按他與秀才約好的,看到秀才夜半悄悄出門,他并沒立即進去,他想反正門開著,待她睡熟了豈不更好?就在鎮(zhèn)外的一家小鋪里喝了一壺酒,所幸沒熟人見到。待他認為差不多了,才乘著酒興進屋,撲上炕去,一摸,才曉得出了人命。他以為趕緊躲到濰縣,有下人證著,只要秀才不說,他絕對犯不了事的。誰想自己慌亂中留下血手印,秀才又認定他殺的人,恨極了把他供出。有心申辯,叵耐關(guān)老爺已認定是他所為,大刑一上,他只好招認……
原來是這樣。孫老爺沉吟半晌,問了一些陳三的情況,心里越發(fā)有了底兒。他對汪掌柜的說:“只要你講的是實話,本縣一定查出真兇,開脫你的死罪就是?!?p> 孫老爺馬上喚來差役,著他去把岙山衛(wèi)賭徒陳三傳來問話。次日,陳三帶到,跪在堂下,大呼小民無罪。孫老爺?shù)溃骸坝凶餆o罪,天知,地知,你知,老爺知。你整天以賭博為生,分明是在賭具上做下手腳,騙人錢財?!标惾宦牐瓉頌檫@點屁事呀,頓時放了心,又不住口地大呼冤枉,說自己明明靠財運吃飯,哪里敢詐人錢財?
孫老爺?shù)溃擦T,你做給本縣看來。扔下一個骰子,讓陳三擲。陳三這賭徒,一見骰子,兩眼放光,隨手抓過,在骰碗里拋得滴溜溜轉(zhuǎn)。孫知縣一看,心里更明白了十分:這陳三果然是個左撇子!
而那天殺害秀才娘子,割頭的,看刀法也是個左撇子,陳三當年又是殺豬的出身,割人頭手法熟練,與殺人案吻合!
孫老爺臉色一沉,驚堂木拍在公案上:“大膽惡棍,你膽敢私闖民宅,殺死劉秀才之妻,還不從實招來,免受皮肉之苦!”
“我的青天大老爺!小民與劉秀才無冤無仇,哪里會去殺他的妻子?定是哪個刁民與小人有仇,陷害于我,求老爺為小民作主!”陳三果真不是等閑之輩,孫老爺軟硬兼施,公堂上折磨得他昏死過去多次,可一緩過氣來,還是大呼“冤枉”!
孫知縣進退兩難。前任冤案,本來不好輕易翻的,況且這次沒有供詞,找不到兇器和人頭,教他如何收場?精簡機構(gòu),開源節(jié)流,本來不失為明智之舉,但是朝廷只管裁減,卻不負責安置。與皇帝的江山相比,百姓的死活顯然是小事一樁,但這對銀川驛站的驛卒們來說,卻是天大的事!當時西北連年大旱,餓殍遍野,許多人失去了生活來源,要么等死,要么揭竿而起。餓死是死,造反也是死,兩條都是死路,要做出選擇其實一點都不難:與其做餓死鬼不如做飽死鬼,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封妻蔭子,留名千古。
在這批下崗的驛卒當中,有一個名叫李自成的年輕人正是被裁掉的驛卒之一。
1644年春天,李自成率農(nóng)民軍攻入北京紫禁城,順便搶了崇禎的皇帝寶座。當年的銀川驛卒以彼之道還彼之身,崇禎終于嘗到了下崗的滋味,絕望中上吊自殺。崇禎恐怕做夢都想不到,當年裁掉一個小小的驛卒,竟為自己培養(yǎng)出一位掘墓人!后悔也沒用了,如果不是打仗缺錢,崇禎也不會想到裁撤驛卒。跟誰打仗呢?明朝當時最主要的敵人,就是山海關(guān)外的清軍。那么清軍又是怎么冒出來的呢?這就要提到61年前發(fā)生的那件小事,因為明軍當年“誤殺”了兩個女真人,即前面提到的塔克世和他的父親。
塔克世有個兒子,名叫努爾哈赤。史書記載,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含恨起兵,從“含恨”二字不難看出,他為什么要造反。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但他不敢與明朝公然為敵,只能暗中積蓄力量,苦心經(jīng)營。幾十年后,努爾哈赤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quán),雄踞關(guān)外。努爾哈赤死后,他的兒子繼位,改國號為大清。
清軍野心勃勃,開始逐鹿中原,不料被明朝精銳擋在山海關(guān)外,無法前進半步。恰在此時,李自成完成了對明朝的最后一擊,天賜良機,清軍趁機揮師入關(guān)。1644年的北京城,就像一個熱鬧非凡的大戲臺,你方唱罷我登場。李自成搶了崇禎的位置,可惜只當了42天的皇帝,又被清軍趕走,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紫禁城再次易主,大清順治皇帝登極,他就是努爾哈赤的孫子。61年前,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被明軍誤殺,只賠了30匹馬!
兩只“蝴蝶”,輕輕扇動了幾下翅膀,微風吹到1644年,終于引發(fā)了一場龍卷風,大明帝國隨風飄散。精簡機構(gòu),開源節(jié)流,本來不失為明智之舉,但是朝廷只管裁減,卻不負責安置。與皇帝的江山相比,百姓的死活顯然是小事一樁,但這對銀川驛站的驛卒們來說,卻是天大的事!當時西北連年大旱,餓殍遍野,許多人失去了生活來源,要么等死,要么揭竿而起。餓死是死,造反也是死,兩條都是死路,要做出選擇其實一點都不難:與其做餓死鬼不如做飽死鬼,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封妻蔭子,留名千古。
在這批下崗的驛卒當中,有一個名叫李自成的年輕人正是被裁掉的驛卒之一。
1644年春天,李自成率農(nóng)民軍攻入北京紫禁城,順便搶了崇禎的皇帝寶座。當年的銀川驛卒以彼之道還彼之身,崇禎終于嘗到了下崗的滋味,絕望中上吊自殺。崇禎恐怕做夢都想不到,當年裁掉一個小小的驛卒,竟為自己培養(yǎng)出一位掘墓人!后悔也沒用了,如果不是打仗缺錢,崇禎也不會想到裁撤驛卒。跟誰打仗呢?明朝當時最主要的敵人,就是山海關(guān)外的清軍。那么清軍又是怎么冒出來的呢?這就要提到61年前發(fā)生的那件小事,因為明軍當年“誤殺”了兩個女真人,即前面提到的塔克世和他的父親。
塔克世有個兒子,名叫努爾哈赤。史書記載,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含恨起兵,從“含恨”二字不難看出,他為什么要造反。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但他不敢與明朝公然為敵,只能暗中積蓄力量,苦心經(jīng)營。幾十年后,努爾哈赤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quán),雄踞關(guān)外。努爾哈赤死后,他的兒子繼位,改國號為大清。
清軍野心勃勃,開始逐鹿中原,不料被明朝精銳擋在山海關(guān)外,無法前進半步。恰在此時,李自成完成了對明朝的最后一擊,天賜良機,清軍趁機揮師入關(guān)。1644年的北京城,就像一個熱鬧非凡的大戲臺,你方唱罷我登場。李自成搶了崇禎的位置,可惜只當了42天的皇帝,又被清軍趕走,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紫禁城再次易主,大清順治皇帝登極,他就是努爾哈赤的孫子。61年前,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被明軍誤殺,只賠了30匹馬!
兩只“蝴蝶”,輕輕扇動了幾下翅膀,微風吹到1644年,終于引發(fā)了一場龍卷風,大明帝國隨風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