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是一個原始人

第九十三章 編木墻、架橫梁、綁椽子、織柵子

我是一個原始人 墨守白 2246 2018-11-12 20:30:00

  因為這群鹿的到來,青雀部落充滿了喜悅,不過在喜悅的同時也有一些憂慮存在心頭。

  這種憂慮,部落里的普通人沒有,只存在于青雀部落的三巨頭——韓成、巫、大師兄三人之間。

  他們的憂慮來自于豬部落。

  現(xiàn)在距離豬部落的造訪,已經(jīng)過去十天了,這點不可能會記錯,因為對于這件事情很是上心的巫,已經(jīng)在一塊陶板上,劃出了十條道道。

  大師兄所給他們的食物,最多也就只夠他們吃上個五六天,按照計算,他們最遲也應該是三天前就來了,而事實上,到了現(xiàn)在,韓成他們都沒有見到豬部落的影子。

  這讓一心盤算著想要將豬部落納入青雀部落的幾人顯得很是心焦。

  莫非是豬部落的人打到了獵物?還是去別的部落找到了食物?

  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韓成他們只能是心焦的等待著。

  至于去豬部落去看看的事情,還是算了,晚上在野外過夜很危險,尤其是大冬天的時候,如果不是沒有辦法,沒有多少部落愿意在野外過夜。

  在等待豬部落的同時,青雀部落的人也沒有閑著,他們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做,那就是在神子韓成的帶領下,接著修建鹿圈。

  韓成原本的想法是將整個鹿圈全部都弄上頂棚,但后來仔細想想之后,還是將這個想法拋棄了。

  一來是光線不好,二來是需要的工程量太大,太過于費事。

  思來想去,韓成決定采用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將鹿圈的五分之一,加蓋上頂棚,剩下的露天。

  這樣天氣好的時候,鹿們可以在露天的一側(cè)曬太陽遛彎,天氣不好了,就回到有頂棚的一側(cè)躲避雨雪,而且即便是下雨天,也能有一個干燥的地方休息。

  這事情也不算難。

  首先就是在鹿圈靠東頭十米的地方畫上一條南北著的直線,這里將會建造出一堵墻出來,將鹿圈分割為兩個部分。

  線畫出來之后,就用先前建造鹿圈的方法,在這個一條線上,每隔一米的距離,挖出一個坑出來,而后就是往坑里面栽柱子,這次柱子用的比較粗,都是碗口粗細的。

  而且這排柱子要比邊緣處的高處一米有余,這樣做是為了讓弄出坡度來,好讓之后建造起來的房頂排水。

  柱子樹立起來之后,便是開始用樹枝編織,不過這次編制的要比之前高,是從地面一直編織到頂上的那種。

  因為這是要造出一堵能夠遮風擋雨的墻出來,所以這樣的編織顯得很有必要。

  不過這次編制的樹枝沒有先前的稠密,這是因為在之后,韓成還要讓人在這編織出來的柵欄兩側(cè)糊泥巴,因此上就沒有必要將之編織的那樣密。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柱子之間,都要用樹枝編織,要是這樣做的話,就沒有辦法進出了。

  在南端,韓成特意留下了三個空檔,供鹿們進出兩地。

  空檔處離地一米六往上的部分,才開始用樹枝編織。

  在這一排柱子的頂端,橫著放了一根柱子,可以將之稱之為梁。

  這樣做,可以讓各個柱子之間,變得更加的牢固,同時也為之后放置椽子做準備。

  因為沒有‘工’字形的‘扒釘’,所以木梁的固定就顯得有些麻煩,只能是用堅韌的藤條進行捆扎、盡量的捆扎結實。

  這對于青雀部落來說已經(jīng)算是高空作業(yè)了。

  不過早在建造圍墻的時候,在韓成的指導下,他們就用木頭扎起了很多用來踩站的架子,這些架子韓成當然舍不得毀壞,這不現(xiàn)在就用上了?

  西面的這墻(先將它稱為墻吧)距離東面原先就建好的那堵,距離達到了十米,這個跨度太大,將來上椽子的時候,很困難。

  一個原因是難以找到粗細合適的、長達十米的樹枝做椽子,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空檔太大,不結實,到時間將屋頂造成之后,很容易掉頂。也就是屋頂容易塌陷。

  所以韓成就里面又栽起來兩排的柱子,將上面同樣各自橫起一條橫梁,這樣的話,原本十米的間距,被這兩條橫著的梁一隔,就變成了三個三米多的了。

  當然,架這兩根橫梁的柱子,不用像之之前的那樣間隔這樣近,每隔三米豎起一個、南北連成一排也就了。

  之前最東側(cè)、鹿圈的邊緣那一堵墻上,也橫起了一根梁。

  這四根梁架好之后,就是開始在四個橫梁之間綁椽子了。

  標準意義上的椽子,是將木頭解成木板之后做成的。

  這樣一來比較輕,二來節(jié)省木料,三來因為規(guī)格都是一樣的,比較美觀。

  此時的青雀部落,顯然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不過好在木料足夠多,在韓成的安排下,部落里面的人弄了很多嬰兒手臂粗細的樹棍,然后在橫梁之上,每隔三十厘米就綁上一根,從上連到下。

  考慮到到時間下‘斜雨’的時候,會打濕土墻,所在在綁椽子的時候,韓成刻意讓椽子的兩頭各自往外出了三十厘米。

  這樣到時間,屋頂建造出來之后,既可以避免房檐上的水打到墻上,也能遮蔽一些斜雨。

  椽子綁上去之后,需要做的是一種叫做‘柵子’的東西,韓成后世的老家,是這樣個叫法,官方名字他也不知道。

  具體的做法就是,先將一根直徑五厘米粗細、長超過四米的圓木架空,然后在圓木上綁上一根小拇指粗細、長超過兩米樹棍。

  樹棍之上綁上三處繩子,繩子分別綁在兩端還有中間。

  繩子也有講究,綁繩子的地方需要一次性綁上兩根。

  織柵子需要的繩子比較多,所以可以將多余的繩子纏繞在大小合適的石塊上,留出大約半米的長度以備使用,剩下的繞上一道,將其綁在石頭上不讓其松開。

  待到留出的這半米繩子用完之后,再將其解開,松出半米的繩子接著用。

  帶著繩子的石頭,一左一右,分別垂下架空的圓木兩側(cè)。

  而后將一根小拇指或是比小拇指更細的樹條并在第一根樹棍上,依次將六根墜著石頭的繩子交換位置,也就是將原本在左邊的換到右邊,右邊的換到橫梁左側(cè),這樣這一根樹條,就被綁住了。

  然后再放上一根,繼續(xù)重復這個動作,當樹條添加的足夠多之后,柵子就成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