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人間滄海

第六章:祖師選定擎天峰 真人親傳玉虛觀

人間滄海 勵志齋 1936 2018-09-03 20:10:02

  一聲雄雞高唱,撕開灰蒙蒙的夜幕;驚醒了夜梟,喚醒了黃鸝、畫鹛的清唱和鳴;沉睡的大地也漸漸地蘇醒。趙嵐匆匆起床,草草洗刷一番,將竹蓀、猴頭菇、山蘑等物裝了滿滿一背簍,向已起床的母親打了個招呼,背上背簍急急出門而去,混球在后面優(yōu)哉游哉的搖著尾巴,耷拉著舌頭興奮的跟在后面。

  這時,千山初醒、萬物朦朧、朝云出岫,在青青蒼蒼中,乳白色的云紗飄游山腰,像仙子般輕輕起舞。

  田間禾苗沾滿了晶瑩剔透的露珠,隨風飄動、搖曳生姿,路邊的野花頂著銀珠如出水芙蓉,笑容可掬,新的一天開始了。

  趙嵐帶著混球,走在蜿蜒小道上,山村特有的清新空氣,尤其帶有花香的芬芳,不由得讓人貪婪地狂吸,令人心曠神怡。

  趙嵐的師傅,是個年長的道士,人稱青云真人。住在紫霞山擎天峰半山腰中的玉虛觀內(nèi)。

  這紫霞山懸崖陡峭。壁立的山崖上,奇石突兀,呈異做怪,松竹在巖隙中倔強生長,臘梅在石縫中茂發(fā)傲寒,山花一簇簇綻放嬌艷。

  挺拔的山峰直聳入云,與清靈堡之間隔著一道寬有百米、深有五米的大峽谷,也是深山洪水泄瀉的主要通道。

  峽谷內(nèi)奇石密布、怪石縱橫、石筍林立。峽谷兩邊巖壁上,奇花異草爭奇斗艷。好一處石林美景,好一處天然奇谷。自然界的鬼斧神工,的是一處風景絕佳的游覽勝地。

  “參拜玉虛觀,先走藏玉山。一月一朝拜,不怕路途險。迂廻青靈瀑,再轉(zhuǎn)青靈盤。一趟七八里,還有十道彎?!?p>   這是清靈堡的民謠,也充分說明了山路崎嶇難行,對玉虛觀的敬重和向往。

  說起玉虛觀,其實是一個天然山洞。也就是當年靖遠王趙炎,率眾逃難時臨時住所。

  后來青靈堡建好后,眾人才搬家下山。經(jīng)過十幾年休養(yǎng)生息,又大規(guī)模對山洞開鑿整理,洞口前已形成一個東西一百米長,南北二百米寬的小型廣場,洞道兩壁開鑿出幾十間石室,做為議事和避難之用。

  后來元滅明興,華夏河山又回到漢民手中。宋室遺民也就放棄仇恨,惟督促子弟,學文習武、忠厚傳家、詩書繼世、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地休養(yǎng)生息。這座山洞慢慢地棄之不用了。

  卻說大明皇帝自太祖到成祖,因仰慕武當山祖師張真人才學、武功、道法和長壽之術(shù),尤其是想得到長壽之術(shù)。

  多次詔請、詔訪、詔尋三豐祖師晉見。張真人生性恬淡、不媚世俗,均避而不見。后來因不堪其擾,留書信給明成祖朱棣,講些《道德經(jīng)》及其教義和長壽之道。然后飄然而去,一笠一蓑一拂塵,云游天下,傳道萬方,澤被天下。

  后來明英宗赦封張真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賜號“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詔封“清虛元妙真君”。可見明朝歷代皇帝對張三豐真人的敬慕程度。

  據(jù)玉虛觀史料記載,明永樂十六年,祖師張三豐攜道童云游到此,見這里山清水秀、云封霧繞、紫氣氤氳、虎踞龍盤、靈氣充盈、民風淳樸、樂善好施、羨仙慕道,就有在此落腳的打算。

  青靈谷居民,見張真人仙風道骨、目慈面善、清雅脫俗、驚為天人。由數(shù)位長老出面,拜請真人留下傳道,愿建道院。

  張真人原也喜歡此處的山水景物和人民,于是一拍即和。但張真人一一婉拒村民建道觀的好意,不愿太多打擾民眾,請以紫霞山洞為用。

  就這樣張真人在山洞住下來。在村民幫助下,上山采竹、伐樹,在洞口搭建出一個門牌坊,上書玉虛觀。

  洞口兩側(cè)鑿石填土,移來松竹,按八卦方位栽植,順巖壁移植藤蔓,讓其自由生長,與山洞渾然一體,融入自然,仿若天成。

  在洞內(nèi)正面石壁上,運用無上功力,一指一拂塵,手拂并用,浮雕出:元始天尊、靈寶道君、太上老君這《三清大帝神像》。正式將心愛道童“一心”,收為關(guān)門弟子,賜法號“靈虛”,親傳無上秘法。

  又命靈虛削巨石成板,在石洞中央,隔出五個小殿堂,分別浮雕上三清諸神和全真諸仙。武當別院——玉虛觀就此誕生。

  也許武當山上并無記載,但這里確是祖師親創(chuàng)的嫡系別院道觀,更是祖師親傳功法、并有祖師規(guī)訓為證。

  二十年后,留下靈虛道長住持觀務,祖師張三豐真人飄然出游而去,不知所蹤。

  玉虛觀師祖靈虛真人,嚴守祖師規(guī)訓,傳教布道特別嚴謹,擇徒更是嚴格非常,寧缺勿濫。雖然玉虛觀道法高妙、武功超絕、醫(yī)術(shù)蓋世。

  但是玉虛觀門徒較少、弟子行事低調(diào)、又不行走江湖,不與人爭上下高低。

  所以外界只知玉虛觀:感應通靈、道法高妙、醫(yī)術(shù)精湛、而不知武道境界更加絕世也。

  玉虛觀每代收徒一般不超過五人,最少有兩人終身事道。一般俗家弟子只收二人,特殊情況適當放寬。

  遇到資質(zhì)絕佳、心性樸實的忠厚,又與道家無深厚緣分之人,也可以收為記名弟子,數(shù)量基本不受太大限制。

  不論道、俗兩類弟子的選拔,都以品德高尚者第一,聰明穎悟者至上。且須經(jīng)過十年的嚴厲考查過關(guān),才能確定弟子的身份,而得傳高深絕技。

  如果遇到:本性優(yōu)良、胸懷大愛、神清骨秀、聰明絕頂、靈悟奇異、心堅志定之人,既使與道家無緣,亦可收為弟子,傳承精妙醫(yī)術(shù)和基礎(chǔ)防身的武功。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清靈谷的子弟雖有近水樓臺之便,但是,符合條件的有志青年,每代得入玉虛觀門墻者,亦僅一二人而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