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軒之前最擔心的,是此時代的人們不能把質(zhì)量的概念放在第一位,這是哪怕近現(xiàn)代的中國很多人從員工到基層都缺乏足夠意識的一件事。只是此時看到的一切卻說明:自己的憂慮有些過度了。
哪怕在近現(xiàn)代也很少有所謂“工匠精神”的原因是企業(yè)的生死存亡不需要自己操心。并不成熟的市場社會,干的好不一定掙的多,甚至有成為“老黃?!倍加锌赡?。而且很多情況下生產(chǎn)者并不是自己產(chǎn)品的消費者。可如果生產(chǎn)者不僅是自己產(chǎn)品的主要消費者,還是事關利益與性命的主要消費者,一切就都變得不同了。蕭軒解釋為什么要把武器的質(zhì)量放在第一位的位置上,并沒有花費多少功夫和時間。
蕭軒也跟工匠們大致算了一筆賬:“如果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要用于維持更多的兵力,那就必然要多花錢。一個正兵營戰(zhàn)兵的花費,并不比現(xiàn)在獲得前所未有工錢的諸位少。大致算一算:要讓官兵們頓頓起碼有葷腥,或者集中在戰(zhàn)役時的時候天天都能宰殺牲口,把養(yǎng)牲口的花銷算下來,每天至少需要折算三升口糧的吃食還有鹽菜肉錢,考慮到運輸還有戰(zhàn)備存儲中必然存在的浪費就是四升。正兵營戰(zhàn)兵要想有比較嚴密的組織和紀律還不能如同諸位一樣百人多才設一個管事的人,這些人也要不可避免的抽分子。林林總總算下來,光是口糧一天就要五六升,一年算下來要兩千斤口糧或者三千斤原糧;再加上必要的軍餉和被覆開銷,這也是當年北宋禁軍一個步兵平均算下來一年就需要花費五十貫的原因。你們就是天天做工,按照比過去高了不少的工錢,大概也就這個程度吧?可是如果行軍打仗的時候,我軍的箭矢,或者彈藥的精度提高一倍,又或者實際殺傷穿透的效果提升一倍,直接就等于多養(yǎng)了一倍的兵力,就算產(chǎn)出率降低了,慢工出細活。大家覺得在有原料充分采購供應的情況下,兩年或者三年的活計,能不能讓全軍的武器彈藥裝具多到需要人人成為馬夫才能拉的動?可花費,實際上卻多不了多少。。?!?p> 這樣仔細解釋起來的時候,對于這個時代文化水平并不算很高的工匠們來說一開始還并不是人人能夠理解,讓蕭軒費了不少功夫,才讓自己的思路讓其他人大致明白過來:精兵的花費,或許要比尋??皯?zhàn)之軍多上那么一倍,擁有精良裝備的軍隊,成本可能也就多出工匠輔營們一倍的成本和伙計來,可是帶來的實戰(zhàn)效果,恐怕就明顯不是一倍半倍那么簡單了。
蕭軒為了讓老人們安心,也并不諱言的說道:“當年韓信自吹韓信領兵多多益善,親自為將朕才知道:能夠讓五萬十萬大軍變的十分有戰(zhàn)斗力,還不出反心隱患,不會讓一些部隊成為某些人的獨立王國,那得是不世出的名將才有可能。朕以為自己雖然在練兵法與原則上有點兒悟性,但這種辦法對親自領頭的人要求也高了,朕想:充其量再多養(yǎng)另外一個四五千人左右的滿編營,統(tǒng)帥萬余近衛(wèi)軍,可能就是朕的上限了。。。?!?p> “圣上放心吧!不論圣上以后提出的要求多么苛刻,或者看起來是有些故意為難的意思,屬下都絕不會懷疑圣上說說的一切都是為了全營的戰(zhàn)力,乃至為了我們這些以往從來沒有太高地位的人。。?!?p> 聽到這樣的話,蕭軒也就不在為輔營工匠們的士氣擔心了。只是在心中粗算后,還是感覺到現(xiàn)在局限自己戰(zhàn)斗力的根本因素還是錢糧。
更高的管理要求之下更多的工匠士氣激勵需要金錢,足夠的車馬費需要金錢。
錢當然不能萬能的,比如宋朝巔峰時期的財政不計什么草、薪之類亂七八糟。僅僅錢糧銀兩就有數(shù)千萬貫、石、兩,可卻并不能憑此就擁有趕超三國的數(shù)十萬堪戰(zhàn)大軍。而問題在于:如果太少了,那也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己現(xiàn)在看起來能夠在五六千人的隊伍中隨時可以大手大腳,而且也不缺銀錢,不過是憑借那清水閹黨中抄掠出來的三四十萬兩銀子寅吃卯糧,還有御馬監(jiān)本身乃至繳獲過來的武器裝具與花費節(jié)省了大量車馬費,如果沒有外財,一年后就會出問題。
在蕭軒的盤算中:短時間內(nèi)不可能讓大軍具備波蘭翼騎兵那個級別的戰(zhàn)斗力的情況下,至少也得有古斯塔夫核心精銳那種一萬不缺馬匹的戰(zhàn)兵做為自己的核心支撐,才能夠有效的應對各種內(nèi)外風險,這還是一個下限。崇禎元年夏天也就是半年后應該再組建一個近衛(wèi)右營才行。這樣自己率領一支隊伍外出的時候,才有必要的隊伍來看家。這樣一來,維持上萬糧餉不缺的車馬化火器大軍。還要對不少火器進行改良,當然還有更重要的:讓至少兩千左右的親信少年都成為十分擅長使用弓箭并進行海量的射術訓練,這又是一比不小的開銷。
為了最快迅速形成戰(zhàn)斗力,一天至少百箭到幾百箭,三天練廢一張弓還有不少其他的演練實訓器材,這至少也需要折合平均每人一年二百石糧價左右的成本。比如說至少要集中幾千弓箭匠人才能夠做到維持這種層次上的訓練。如果是兩千少年官兵人人都會這些,特別是考慮到為了增加近衛(wèi)軍造反成本擴充到遠超過千人,但又不明顯逼近萬人的規(guī)模的時候。林林總總算下來怎么也要每年折合百萬石糧價左右的錢糧,才能解決最基本的一些問題。
想到這些,蕭軒回到這些天來臨時修建起來辦公用途乃至日常居住用途一間石屋的時候,也就不再猶豫,親自翻了翻一些御馬監(jiān)送來的萬歷以來的內(nèi)帑紀錄。內(nèi)帑在萬歷末年建奴剛剛起兵的時候還是比較豐厚的,據(jù)說有幾百萬兩之巨。對于皇帝的私房錢來說這已經(jīng)是一筆可觀的數(shù)字了??墒呛髞砻鬈娺B續(xù)在遼東大敗,邊關危機,到寧錦這一系列的仗打完自己登基即位的時候,整個內(nèi)帑連崇禎末年李自成打進來之后那個所謂的七萬兩都沒有。畢竟最后崇禎剩下的那些錢很大程度上還有最后一次籌款的結果。
每年內(nèi)帑的主要兩大項收入,皇莊田賦,幾百萬畝算下來只有四五萬兩銀子。不用問,就算北方的田地此時問題再大也肯定有貓膩。另外主要的一項金花銀,萬歷朝的時候還有每年百萬兩左右的規(guī)模,后來礦監(jiān)被廢之后就只有每年幾十萬兩左右的規(guī)模了,宮廷開銷是大頭。自己下了狠心徹底拋棄了整個紫禁城在御馬監(jiān)另立新營,再加上人員相比過去有不少裁剪,這或許能省出小幾十萬兩的費用。但如果自己想建立的是訓練和火力充足的理想中的精銳,而不是尋常戰(zhàn)斗力和裝備水平的明軍主力,這似乎還是有些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