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們總是說,他們小時候上學得走幾個小時,飯也吃不飽之類的話,我倒不是不尊重他們,只是覺得如果他們和我一樣生在同一個時代,大可過得更好。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難,物質(zhì)痛苦與精神痛苦。如果說我的父母上學是走路,到我這一代也還是走路,到下一代也還是走路,那么不就是連續(xù)三代人沒有任何進步的表現(xiàn)嗎。
人類文明本就應該一代高過一代,我父母是走路,我是騎車,到我下一代是汽車,那不應該時更為積極的對比。
如果換種方式去教育孩子:我小時候上學要走兩個小時,你現(xiàn)在上學是騎自行車,那么你能不能做到給你的孩子們上學有汽車送呢?
以這種方式來講,我們每一代都有提升,是一種更為積極引導的教育方式。
我們不能看向巔峰,就指著珠穆朗瑪峰對孩子說你要給我爬上去,卻不去引導他。而是應該帶著他走過一座又一座,愈來愈高的山峰,告訴他不要害怕生活中的苦難,爬過一座山便高過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