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隨風張七七在小山谷內逛了一圈后張七七說道:“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绷S風說道:“這里明明就是一位武林前輩的隱居之地,若有什么東西留下,當在石屋之內?!?p> 張七七說道:“此處風景怡人,難以發(fā)現,真是隱居的好地方,真不知道是怎么被人發(fā)現的?”
柳隨風笑道:“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張七七叫道:“當然是偶爾發(fā)現的,而且這都過了幾年了才借助繩索才能進來?!?p> 柳隨風感嘆道:“不錯,想來這位前輩也是偶爾發(fā)現了此地,直接就進來了。當不會如我們般無聊到花費幾年時間只是為了好奇。但是無論他是怎么進來的都足以證明他的武功之強了?!?p> 張七七反駁道:“你才是無聊加好奇,我這叫探險懂不懂?”
柳隨風無語道:“張七七姑娘你的關注點能在歪一點嗎?這不是重點好吧?”
張七七反應過來說道:“對哦,如此高手在此隱居肯定留有什么武功秘籍之類的。書上都是這么寫的,某某人掉下懸崖就得到前輩高人留下的獨門秘籍,一出江湖就大殺四方橫掃天下,沒能大殺四方的只是因為沒有練到最高境界。我們快找找看。”說著眼睛還瞄向破敗石屋。顯然要有什么東西留下也定然在石屋之內。
柳隨風不由得扶額而道:“張七七你看的是什么書上寫的,該不是野史異志之類的吧?!?p> 張七七吐舌而道:“你怎么知道?”
柳隨風說道:“既然選擇避世隱居,定當不怕孤獨無聊,除了文人志士,有幾人肯花費大量時間來編寫自己的平生所學?怕是百中無一吧?能留下只言片語就不錯了。早就叫你多看正書,少看些野史異志,那些書大部分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多看無益,你就是不聽,現在看不清現實了吧?”得,柳隨風把沈傲天教育自己的話全奉獻給張七七了。
張七七并不買帳,說道:“不是還有百分之一的機會嗎?要不要到廢墟中找找看?”
柳隨風也有些意動口中卻道:“這位前輩若無意外應是葬身在廢墟之中了,我們這樣去打擾他的清寧不太好吧?”
張七七道:“來都來了就空手回去有意思嗎?在說人都死了百無禁忌,我們也不翻找廢墟,不是還有半邊石屋未塌嗎?我們查看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東西。”
柳隨風也是好奇心起,兩人來到破敗石屋前,先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禱告一番才同時進到未倒塌的半邊石屋之內。入目是一張被倒塌石墻砸爛一半的案幾,上面放著一把長劍,未倒塌的一邊有一個簡易的灶臺,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俱全。另一邊壓在下面的應該是主人的休息之所,一目了然別無他物。兩人取了長劍出得屋來。
張七七一把拔出長劍,只見劍光一閃,一把皎潔锃亮的寶劍出現在兩人眼前,光亮的劍身把兩人照的纖毫畢現,張七七不由得感嘆道:“哇,好漂亮的一把劍?。 绷S風也是感嘆道:“真是一把寶劍啊,竟然仍如新的一般像每天都被人擦拭過了一般?!睆埰咂咦屑氂^察了片刻后說道:“我沒有認錯的話,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承影劍了?!绷S風問道:“何以見得?”張七七彈劍而道:“書上說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果真是名不虛傳。你仔細看這劍身,除了傳說中的承影劍,又有何劍能如此照的人影纖毫畢現?”張七七運動對著水潭一揮,一道無形劍氣劃過,潭水一分兩半,劃痕直有三四丈深。足見此劍的不凡。張七七寶劍歸鞘拋給柳隨風道:“歸你了?!?p> 柳隨風急忙接住道:“這怎么成?這是你發(fā)現的。”
張七七撇嘴道:“得了吧,這是我們共同發(fā)現的,你還想把它一分為二怎么著?在說了,要不是你我跟本進不來這好吧?”
柳隨風說道:“不管怎么說你也是有份的?!?p> 張七七說道:“隨風大哥,你再這么說就沒有什么意思了,我又不準備闖蕩江湖,不時也甚少用劍。而你比我更須要它不是嗎?”
柳隨風只得說道:“那我就厚顏據為己有了,算我欠七七姑娘一個人情,他日若有所命,柳隨風在所不辭?!?p> 張七七說道:“這就對了嘛,寶劍雖利,終究是外物,一切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的。我們走吧?!?p> 兩人向洞口走去,卻見到洞口石壁之上隱隱刻有字跡。擦拭干凈后漏出一段話來:
吾鐘離權縱橫江湖四十余年未嘗一敗,然得劍承影之后,更如虎添翼,自身武功卻不在寸進,銳氣漸失,終極一戰(zhàn)竟不戰(zhàn)而走,乃生平一大恨事也。后細思之皆因承影之故,然寶劍何其無辜。愿有緣者切記寶劍雖利終為外物,自身強勁銳氣不失,方為豪杰。
張七七開口問道:“這鐘離權是什么人?”
柳隨風說道:“巧了,我正好知道,這鐘離權是兩百年前修羅宮中的左護法,人稱劍魔。當年六大派圍攻修羅宮,他不戰(zhàn)而逃,說得應該就是這段,按他所說他得劍前就已經天下無敵了,得劍后雖仍是天下無敵,卻是仗著寶劍之利,自身卻是不得寸進了,后來遇著比自己利害的,竟然連一戰(zhàn)的勇氣也沒有了,他認為是寶劍阻止了他的進步,進而消磨了他必勝的信念。所以告戒來人不要步了自己的后塵?!?p> 張七七說道:“看來就是這樣了,沒想到還真是承影劍。我們走吧?!?p> 兩人感慨一番原路返回,繩索仍垂在原處,仍是柳隨風先撲回繩索處在接應張七七,因為是腳踏實地發(fā)力,區(qū)區(qū)兩三丈距離張七七也是一掠而過抓住繩索。兩人爬上山頂,憑著記憶在山頂四周也是找不到那處天坑的所在,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兩人一路下山約了下次在見面的日子便分別而去。